滬港通1周年 恒指累跌2076

今日為滬港通開通一周年,市場原寄予厚望,可惜截至昨日為止,恒指累挫2,076點或8.62%,國指累挫782點或7.27%,港股總市值累積蒸發約10,203億元。有散戶直言,滬港通開通後反而無利可圖。

散戶呻無利可圖

內地散戶蔡先生說:「滬港通開通時A股處於上升狀態,或多或少都有受惠,但當時我無開港股通戶口。後來想分散投資,所以半年前開戶,但通常只會看準在內地市場已現升勢,但在港仍處較低位的中資股,其他股票很少留意,暫未有從中獲利。」

本港散戶陳先生說:「滬港通開通前,我已入定啲預期會受內地股民追捧嘅中資股,結果都賺咗筆。後來開通後相關股份回落,自己有再入貨,但最後都係打咗個和,無乜點賺到錢。」

不過,交銀國際資產管理董事馮時煖稱,滬港通利多於弊,因滬港通較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限制少、成本低,同時毋須審批,可直接投資兩地股市。

深港通初期作用料不大

惟他指,滬港通交收安排未完善,建議有關方面想辦法增加兩地容許交收股票的日子,他盼望深港通明年首季開通,料開通初期,交易量會與滬港通開通時相若,屬「試水溫」階段。

摩根資產管理環球市場策略師陸庭偉指,滬港通是重要的結構性改革,雖然滬港通的交易量不多,但仍然有助A股及人民幣國際化。

他預料,深港通開通後,短期不會有太大作用,因基金經理早已可透過QFII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等投資A股,但能讓更多機構投資者投資內地市場,並揀選優質的內地企業。相比內地散戶,海外機構投資者較審慎,做足風險評估且更長線持有股份,有助減低內地股市倚重散戶的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