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破七擺脫GDP崇拜

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長為6.9%,比上半年增速下滑0.1個百分點,好於市場預期的6.8%,但為○九年以來增速最低的一季。實際上,「破七」意義不在於減少多少,而在於觀念轉變及對未來經濟形勢判斷的影響,是政府對GDP崇拜的觀念有些許突破。

以往在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有當年GDP增長的規劃,一旦確立,當年政府所有的工作都會圍繞着這個GDP規劃而出台政策,如果可能偏離目標,就會有刺激經濟政策出台,也就有了每年一輪又一輪的穩增長政策。

經濟下行壓力仍大

這次政府允許GDP增長低於當年的規劃,不僅意味着政府逐漸打破GDP崇拜的慣性思維,也意味着未來幾季增長下行壓力還在增大。打破「保七」慣性思維,就要未來GDP增長更符合實際,關注效率與品質。總體來說,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但要真正做到是不容易。

還有,政府也可能對未來經濟增長形勢不太樂觀。儘管第三季度國內消費增長成了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亮點,比如九月份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9%,比八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前三季度增長達8.4%,遠高於總體GDP增長的6.9%,即消費成了拉動GDP增長的主力,但能否持續是相當不確定的,因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不是太樂觀。

從投資增長的情況來看,形勢亦不樂觀,一至九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3%,比首八個月增速下滑了0.6個百分點,續創○○年以來低位。最為重要的原因是私人企業投資意欲十分微弱,而前三季度的投資主要重心是放在公共基建投資上,道路和水利管理投資分別錄得了18.1%和22.5%增長,估計往後幾個季度政府推動的公共投資可能會更為強勁。

產能過剩窒礙投資

這種情況也說明了,儘管當前國內企業融資需求十分強烈,但獲得大量融資之後,投資並沒有增加,反之還在下滑。這就意味國內企業獲得的大量資金有可能沒有進入實體經濟,還在金融市場內繞圈。私人企業投資需求為何這樣弱?最為根本的問題就是許多行業面對十分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經濟結構調整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無論房地產業還是建築材料鋼鐵等行業情況都是如此。這問題不解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就會更大。

目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建基於政府推出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上,儘管發改委在今年前三季度批復的約1.8萬億元基建項目仍然會在後續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這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不確定能否持續,而且其效益也不容易在短期內顯示出來。

總之,政府只有放棄GDP增長崇拜,以市場方式讓經濟結構調整,才能走出當前經濟增長下行的困境。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作者:易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