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論檀:美貨幣政策變化微妙

內地長假之後,A股連續兩天放量大漲,這是美國加息預期降溫的結果。考慮到全球經濟不振,德國、日本的機械出口數據下降,目前對於市場的判斷,主要取決於企業債務成本是否上升,也即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

長假期間對全球市場有兩大利好,首先是上竄下跳、疲軟不堪的中國內地市場休市,其次是美國加息預期急劇降溫,支持全球股市普遍上升。令人關注的是,新興市場貨幣以及黃金、原油等貨幣與商品的大漲。

十月以來公布的中美德等國經濟數據不佳,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雖持穩,仍然在榮枯線以下,且人們總是擔心政府給予缺乏效率的大型國有製造企業太多的補貼。十月二日公布的美國九月非農報告數據讓人大失所望,新增非農業就業職位僅為14.2萬個,遠低於此前機構預期的20.1萬,而八月份數據也由17.3萬向下修訂至13.6萬人。

十月八日,德國公布的數據顯示,八月經季節調整後德國出口環比下降5.2%至977億歐元,創下自○九年一月以來的最大降幅,也大幅低於經濟學家預期的下降0.9%。進口則下降3.1%至782億歐元,創下自一二年十一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

議息紀錄偏鴿派

全球製造業、就業等重要數據不景氣,按照股市是實體經濟的鏡子的說法,股市應該下挫。但短期內股市是面哈哈鏡,在量化寬鬆年代,市場漲跌反映的是貨幣與債務情況。

十月八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公布的九月份會議紀錄,反映聯儲局態度十分謹慎,鴿派論調佔據上風。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在八日的講話中,力挺前同事耶倫以及其他聯儲官員的決定:「決策者們認為,兩次會議間隔期間的動態並沒有重大改變委員會的經濟展望,儘管如此,FOMC決定,審慎做法就是等待更多信息來確認經濟展望並沒有惡化。」他認為美國經濟之所以復甦得比歐元區快,就是因為堅決地及時實行了量化寬鬆政策,他對美國經濟繼續保持信心。

市場從對聯儲局加息的擔心,一下子轉向為聯儲局年內不會加息的興奮。這導致市場出現了一系列逆轉,如新興貨幣上升、原油黃金上升,而美匯指數下行。十月九日,美匯指數跌至三周低位,亞太新興貨幣兌美元連續大漲,推動其他G10貨幣兌美元也走強。

歐市盤中,美匯指數擴大跌幅,最低觸及94.73,刷新近三周來低位。亞太新興貨幣兌美元則有望創下自○九年以來最大9日漲幅。

投資人士預測,聯儲局年內不會加息,全球從美國到日本、歐元區還將沉浸在量化寬鬆的貨幣大河裏,這就意味着從美國流出的數萬億美元的套利資金不必急於回流,而美國、日本等國資金可以在國際上通過各種程序化手段收割短期羊毛。所以,市場稍微鬆了一口氣。

但這是否意味着,如○八年之後美國股票市場一樣的長期牛市到來?未必。聯儲局儘管不會加息,但不會繼續量化寬鬆釋放出更多的貨幣。另一方面,儘管低息使企業債務負擔下降,但產能過剩情況不會更好,這使得多數企業的盈利不會上升,投資價值有限。

如美國維持目前低息政策,在短期的市場預期逆轉後,我們會看到的是市場繼續震盪,以及經濟數據對市場的打壓。

獨立經濟評論家 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