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玩家視野:聯匯又惹禍

最近有投資銀行出報告,用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理論來看今日香港的競爭力。經濟學家一般用漢堡包講解,這家大行則用LV手袋,按他們的計法,香港的貴價貨品已冠絕鄰邦,聰明的中國人又怎會來香港購物?

言下之意是(嚴重)缺乏景點、貨品貴絕,再加上零星反水貨客的聲音,香港零售業已走向完美風暴,而且風暴有擴大的可能,明年初將有更多商舖租約到期,屆時場面肯定震撼。

回看九七年的香港就好像突然中了山埃毒,危機出現既急且快;今日的香港則中了砒霜毒,問題慢慢浮現,但兩次都是聯繫匯率闖的禍。回歸前香港需要一個穩定貨幣環境力保順利過渡,美國又是主要貿易對手,與美元掛鈎無可厚非;可是今日主要貿易對手是中國,訪港旅客中以內地旅客佔78%,中國亦是香港的主要投資來源地。

港元升值 拉高成本

從投資貿易着眼,港元理論上應與人仔掛鈎,可惜人仔不是全流通貨幣,不可能掛鈎,但也不能胡亂找其他貨幣掛鈎,如果兩地經濟步伐不一,香港很容易受到外來通縮或通脹影響,因為香港不能以調節利率來把問題修正。

我無法理解政府為何至今仍要死抱聯繫匯率,就算要掛鈎亦應是一籃子貨幣,或像有些國家用SDR的比重來分布外匯儲備。

其實,港元變相升值將會全面拉高所有服務的成本,外資會因成本上升而重新考慮投資地。近年內地積極發展自貿區,直接跟香港競爭,當美國加息周期一開始,問題就會愈來愈嚴重。

政府最近提出用1,400億元興建第三條機場跑道,反對聲音極大,但從經濟角度看,隨着未來數年重大基建項目陸續落成,要保住經濟便需要再次大興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