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十年算一帳

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至今已過十個年頭,從剛開業時出現種種營運問題,到今天運作上了軌道,相信是不少人在其中花上了很多氣力的成果。然而,樂園生意的預期成效並不如當初估算般亮麗,以入場人數為例,據公布的數據來評價,現時入場人數較估算少了約一成半;樂園對經濟產值的貢獻,亦比原來估算少了大約七十億元。政府是樂園的大股東,十年來分毫股息也沒有收過,而累計投資近二百七十億元,樂園也成了遭抨擊的對象。

界外效益不易量化

站在股票投資角度看,投資樂園好像不甚划算,但政府並不是一家上市企業,也不是基金經理,單純從投資獲利角度去看樂園營運,未必完全恰當。相反,要從大方向去看樂園對香港經濟和發展上的貢獻,特別是發展方面,因為很多好處都是界外效益,例如樂園的興建對提升香港形象、提供基層就業、提振經濟等,這些並非可以簡單量化成樂園的業績。

換言之,單從樂園業績來評價成敗並不公平。當然,這不是說香港迪士尼樂園表現良好,特別是在財務安排上,香港政府是不折不扣當了冤大頭。

香港政府要在樂園的財務數據達標,才有股息分紅的可能;相反,迪士尼的美國母公司,可以在香港迪士尼樂園營運上收取費用,至於各式各樣商品的版權收費,更是層出不窮,即使香港迪士尼樂園十年來並沒有股息分紅,母公司還是可以在這盤生意上穩賺不賠。

建新設施增吸引力

那麼香港政府在樂園的投資是否永遠沒有獲利機會?這要看未來樂園營運上的改善,以及政府對樂園的監督是否到位。主題公園生意的一個特點,是前期投資額大而回本期長,當中的折舊開支沉重,兼且主題公園要有規模效益,營運規模不能太細,所以擴建是有需要,必須定期引入新設施,藉以分攤因擴建、維修而產生的損耗。

在這種營運背景下,香港政府在樂園的投資,注定要非常長期才可產生財務回報。

香港要面對上海迪士尼的潛在競爭,雖說香港和上海兩個樂園可以互補,但競爭是必定會出現,也凸顯香港迪士尼樂園未來有更大的擴建發展壓力。香港迪士尼樂園將推出的各項新猷,例如在未來一、二年間引進的多項新設施,為的是不停向遊客帶來新鮮感,應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