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打救A股須改善市場預期

A股在過去數周為何大跌?是否只是缺錢這麼簡單?

「錢」驅動了狂牛的誕生,非常明顯,那些錢是從「融資」及「配資」交易中衍生出來的。故此,內地監管機構一直關注「雙資」的問題。起初大家較為天真,以為風險可控,然而,大家最終發現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內地股市在暴跌前,市場預期明顯過於樂觀,大量場外資金通過配資加大資金槓桿,導致市場充斥泡沫,確實不健康,監管機構清理配資理所當然。

紙上財富全數蒸發

不過,細看內地股市過去數周的表現,市場大跌甚有可能源自「去配資」的結果,主動和被動平倉加劇了急跌。槓桿資金能推動狂牛,氣氛一轉,狂熊馬上現形。紙上財富全面蒸發,投資者頓感茫然,市場發生了甚麼事?要不要救,該如何救?

自年初開始,低估值、經濟新常態、產業升級、深化改革、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都成為牛市重要催化劑。牛市之初,一般散戶投資者並無跟進。其後,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國家牛市」的理據,洗腦式地進入內地股民的思維中,為了配合內地經濟的改革和轉型,一個所謂的「慢牛」市場是最好的。

可是,大家沒有意識到,「人造慢牛」實際上是不可行的,人的預期可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在360度空間大回轉,在這背景下,我們見到的只能是「狂牛」或「狂熊」。若是次危機順利度過,筆者估計狂牛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再現,恢復信心絕對需要時間。往後,內地股市或將進入震盪市的階段,表現更為難測,更加考驗投資者的智慧。

有人說到,要救A股,量寬是一劑特效藥,但是副作用明顯,未到最後關頭,各國政府都盡量不會去用。筆者認同,救市的核心並不在於錢,核心是預期。無論政府採用甚麼措施救市,必須要成功改善市場的預期,才會成功。

投資者會密切觀察中央政府的救市措施,來分析及推斷未來資本市場的走勢。當投資者能確定市場會升的情況下,才會投入資金入市。

此外,亦只會在確認市場會跌的情況下,才會沽貨離場。若政府只是採取半桶水救市措施,投資者自然會感到失望,認為救市力度不足以扭轉跌勢,不但未能遏制住資產價格下跌,更會加速急跌。

先穩住投資者信心

故此,在危急之際,若政府立場強硬,定下鐵一般的量化指標,投資市場自然會重新穩定下來。屆時,說不定,政府根本不需要真金白銀來購入股票,少許資金就把市場穩住,關鍵點就是預期能否被改變了。

內地投資者信心不足,最為直接穩住信心,當然是促成社保基金、匯金公司、國有企業果斷入市,理論上就有效果,若再加上人民銀行提供流動性,下跌趨勢更加可以緩和,避免金融系統的波動。當然,這亦與金融市場改革背道而馳,但是在非常時刻,無奈地也需要作一個痛苦的決定。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