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A股吹牛為減債

○八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債務快速增長,成為不少機構及研究者關注的焦點。全球22個發達經濟體的負債增幅一般達到GDP的50%以上,而中國的負債從○七年以來更是暴升3倍以上。

對於金融海嘯後全球債務快速增長,尤其是新興國家及中國債務快速增長,不少分析都在問,下一波金融危機會不會在新興國家發生?特別會不會在中國發生?因為,○八年金融海嘯之後,中國的債務確實是出現爆炸式的增長。○九年之後5年信貸擴張遠大於中國建國60多年來總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信貸存量資料,截至一四年底,社會融資規模存量達到123萬億元人民幣,為中國GDP總值的193%(僅低於日本)。這說明了中國的信貸增長遠遠超出實際生產6個百分點。

置換短債 降違約風險

金融海嘯之後,中國債務增長與發達國家以家庭債及政府債為主不同,中國是以企業債為主導。中國的企業債,其實包括了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和大型國家企業的企業債。另外,近幾年中國債務快速增長也與房地產借貸快速增長有關。現在中國房地產市場相關的債務幾乎佔全國總債務50%以上。所以,內地房地產市場一出現周期性調整,銀行不良貸款的風險就暴露出來。去年內地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及不良貸款總額都出現快速增長。

對於早幾年中國信貸過度擴張及債務快速增長,中央政府開始警惕並正在採取不同的債務「去槓桿化」的方式。一般來說,「去槓桿化」就是指減少使用槓桿化的過程,也是一種減少債務的過程。它包括:個人、企業和政府削減開支;債務重組或違約,削減債務;通過稅收讓財富轉移;央行採取更寬鬆貨幣政策,讓貨幣貶值或貨幣化的方式等。

對於當前中國的債務風險來說,目前中央政府也正在採取各種降低債務風險的方式。譬如直接對地方融資平台債務置換,既發行長期低成本的城市債來置換今年即將到期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短期債。

這做法既可以降低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融資成本,也能夠降低地方政府可能的違約風險。估計隨着這種債務置換操作的成熟,其規模會進一步擴大。

股權代債權 放生企業

還有,當前中國政府降低內地企業債務風險最為重要的方式就是激活中國股市,希望以企業股權來替代企業債權。可以說,兩會之後,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開始在轉變思路,希望催生一個「國家牛市」,用股權來代替債權,以降低企業及金融體系的風險。中央政府不斷為內地A股製造各種炒作的題材,除了互聯網+、一帶一路、亞投行之外,更是繼續放鬆銀根,降準降息,及推出一系列房地產市場救市政策,從而讓業績遜色的銀行股及房地產股為市場資金熱捧。

可以說,如果內地股市能夠繁榮,中國企業的債務風險也會在這過程中全面降低,中國債務風險就容易實現軟着陸。

此外,最近央行推出的「330房地產救市政策」,其核心就是希望通過優惠的信貸政策把所謂的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出來,這樣不僅可托起正在下沉的內地樓市,消化房地產市場過剩產能,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把目前地方政府面臨的土地財政風險、融資平台債務的風險及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債務風險轉移和分散給住房購買者來承擔等。

不過,中國債務的「去槓桿化」能否成功,目前還是不確定的。投資者還得密切關注政府不斷推出的新政策及關注其政策取向。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