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扭曲非理性 切忌貪勝不知輸

美股三大指數連續三日以接近全日最低位收市,但距離本月初的歷史高位又在彈指之間,股市波動已成常態,每日升跌幅超過百分之一的日子顯著增多,可是綜觀今年以來的表現卻是風平浪靜,市場仍在加息與不加息的預期之間兜兜轉轉。

無論是「高處不勝寒」抑或「高處未算高」,美股估值升至二戰以來最高水平乃不爭的事實,只是在超低息環境下,金融市場亦欠缺理性。四月的業績期,六月、九月或更後時間的首次加息,都是美股一個又一個的關口,今年的回報再難與前媲美。

經過六年漫長牛市,美股未嘗顯著的調整,跌幅單位數字即止,投資者習慣每次回落均是低吸機會,然後股市再創新高。然而,美股最大買家是公司本身,藉回購來支持股價,廉宜的資金成本亦令併購更活躍。一五年首季將盡,道指和標指有波幅無升幅,納指曾創十五年新高後戛然而止,惟股市縱不升仍賺了美元的匯價,美股依然是最安全的資產。

四月是美國企業的業績期,市場預期首季盈利將呈收縮,強美元的影響或開始浮現。把企業盈利和經濟數據作為股市風向的指標早不合時宜,連A股亦搬來美股那一套,將壞消息的數據視為好消息,將好消息則視為壞消息,全因貨幣政策與經濟數據背道而馳,但一五年內加息已無懸念,在未來數月有限的時間內只有大戶能借波動來圖利,可是投資者戀棧牛市的心卻未死。

投資者一直信心滿滿,即使聯儲局上周刪除「耐性」措詞,但市場卻一面倒推翻六月加息的機會,樂觀情緒有點過猶不及。投資者並非不畏高,而是沒得選擇,當美元資產成追逐對象,十年期美債孳息又低至不足兩厘的時候,美股的回報相對較可忍受。

美國二月份耐用品訂單遠低於預期,已連跌五個月,環球經濟疲弱為美國製造業帶來壓力。當發覺美國首季經濟原來不那麼美好,部分大行GDP預測已下調至百分之二以下,而歐洲經濟原來不那麼糟糕,鐘擺可能將盪向另一方。

在全球化的年代,獨善其身談何容易?美股、A股、香港樓市何者會率先調整?美國加息是否分水嶺?每位投資者都盼望有個水晶球,可惜的是,我們連聯儲局的心意也難以猜度。未來存在很多可能性,美股可能繼續反覆再創新高,通脹高可能會加息,通脹跌至負數就算不加息也是一個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