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業敲響警號 經濟焗住捱打

香港經濟一直倚重零售消費,而內地訪港旅客則是消費的主要動力,可是這客群正出現結構性放緩,推動本地經濟增長的動力大不如前。自○三年以來,香港變得很倚賴內地旅客的收益,以此支撐着本地消費及就業,並且以為這批生力軍長盛不衰,導致商舖租金、物業及相關金融資產價格被嚴重扭曲,無異於預早透支未來的經濟收益,現要承受打回原形的惡果,難怪外資大行異口同聲看淡香港經濟之餘,更警告地產十年牛市告終。

在過去十二年,香港對內地旅客的倚賴程度有增無減,去年整體接待超過六千萬人次旅客,增長達一成二,可是過夜旅客的人均消費卻跌近百分之二,為八年以來首次下跌,早已為本地旅遊業敲響警號。隨着中國經濟增長加速放緩,以及中央繼續大力反貪,今年本港旅遊業形勢不容樂觀,應變方案卻不多,經濟只有捱打。

作為四大支柱行業之一,旅遊業約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五,比重較其他三大支柱行業為低,卻僱用達二十五萬人,屬於低增值、高就業的行業。當旅客結構性放緩,肯定打擊消費,一旦零售、餐飲及酒店相關行業刮起淡風,從業員即使能保住飯碗,也難免要勒緊褲頭,本地消費勢受進一步拖累,難怪多隻零售股股價均創五十二周新低,收租股也見沽壓。

自○八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美國靠弱美元重建經濟,港元資產的吸引力也相對提升,加上人民幣升值,外資遂持續湧港,還有內地旅客的消費,造就市面一片歌舞昇平。當強美元年代自去年中重臨,也代表香港的相對優勢經已逆轉,港元匯價偏高,擇肥而噬的外資就算暫時不離開,也肯定不會輕易加碼投資。

由於未來的經濟收益不及之前的預期樂觀,資產價格必定面臨價值重估,股價要調整,商舖租金也要下調,所以有外資大行唱淡本港樓市不足為奇,甚至預言持續十年的地產牛市走向終結。若然成真,對財富效應會構成致命打擊。香港藏富於民,不少財富積累在「磚頭」上,目前樓市氣氛外弛內張,住宅及租金指數屢創新高,已有強弩之末的不祥感覺。

香港經濟結構轉型一直無突破,長期傾斜於地產及金融業,旅遊業也只集中於內地旅客,產業欠缺多元化,只要其中一條支柱斷裂,經濟頓時死火。現在即使痛定思痛,為轉型急謀出路,恐怕也得先捱過面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