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產業網上化

在今年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推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無獨有偶,正在德國舉行的世界頂級ICT盛會CeBIT,今年亦以「數字經濟」為主題,可見探討互聯網與各行各業和經濟之間如何配合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中外的熱議課題。

助降低營運成本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資料顯示,中國至去年底,網民規模已有6.49億戶,其中網購用戶達3.61億戶。通訊網絡的進步、互聯網、智能手機、智能晶片在企業、人群和物體中廣泛被安裝應用,為進入下一階段的「互聯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互聯網+」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訊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過程,其本質是傳統產業的網上化、數據化。

無論是大家熟悉的網絡零售、網上批發、跨境電商,甚至是新興的打車軟件、外賣應用等,所做的工作分享無非是努力實現交易的網上化。

當傳統批發市場遇上互聯網就催生了「網上產業帶」這一新行業形態,成為傳統產業帶和專業市場透過互聯網連接的一種反射和延伸。產業帶匯集了生產廠家、管道商、淘寶買家、消費者、政府、第三方服務商等多種角色,可以幫助賣家提升競爭力,也可以幫助買家直接接觸到原產地的優質貨源,從而降低整體成本。

內地網購2.8萬億

事實上,網上化對於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其中過程早已悄悄展開,並形成一個呈現「逆向」的網上化過程。在企業價值鏈層面上,表現為一個個環節的網上化:從最末端的消費者網上消費開始,到廣告行銷、零售,上延至批發和分銷、再到生產製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產裝備。

從產業層面看,則是一個個產業的網上化:從廣告傳媒業、零售業、到批發市場,再到生產製造和原材料。在這個過程中,配合生產的服務業行業如物流、金融業也跟着出現網上化的趨勢。

我們可以看到經過數年,最早實現聯網化的商業環節的廣告營銷行業現已蓬勃發展,接着網上化的零售環節,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截至去年中國網上零售額更按年升49.7%,規模達2.8萬億元人民幣,佔同期社會零售總額達10.6%。其後批發和分銷環節、生產環節等亦發展得有聲有色。

隨着下游網上交易規模比率進一步加大,將會以需求牽動的形式,把更多的批發、分銷和生產製造環節帶到互聯網上來,而生產製造業的內部也會隨着需求端的變化而變化,下一階段的「互聯網+」時代相信很快便會到來。

游五洋

阿里研究院資深專家,具十五年互聯網和ICT戰略政策研究經驗,2012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專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C2B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