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國度:投資講感情傷荷包

「如果環保部門能夠去執法,去抓那些造假的車輛的話,我保證第二天就生產真的,否則的話,我生產真的,別人生產假的,明天我就垮了」摘自「穹頂之下」中,一個汽車企業老闆的回應。

其實內地商業道德敗壞,也應該算是常識吧,但當影像衝擊腦神經,始終會有個衝動,想將手上的中資股票悉數清倉,無謂變相同流合污。自己一向對中資股有戒心,其中一個根深柢固的理由,是中國太多造假,企業無法建立品牌,就根本沒有長遠的價值。

印度市場更吸引

投資應該因勢利導,而不應講感情,不妨去一轉日本,見識內地客搶購日本家電及食品的熱潮,就明白品牌價值的分野,而這個大浪可能才剛剛開始,起碼日本無人驅蝗,反而是聘請普通話翻譯去協助旅客購物,反映有排未見頂。

同樣是零售股,香港以至內地的都是奄奄一息,日本的則方興未艾,而兩極化的理由,絕對不是火箭科學般深奧,還是坐困愁城,只可以怪自己不努力。

就算明知中資股今年升幾多,也不想去買,其實外資要買新興市場的話,印度相比下吸引力更大,減息空間更多,人口結構亦比中國年輕,很多人睇好中國只是迷信阿爺政策,本質上是投機取巧,而股民這種文化令中國公司忽略培養執行能力,甚至罔顧道德,是中國股票長遠一潭死水其中一個起因。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