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理性救樓市

中國地方政府一五年又開始密集出台救樓市政策。紹興主要推出以購房稅收補貼為主的政策,而廈門和四川省則集中清理樓市行政干預、全面取消限購等。住建部指,庫存高企的三四線城市,擬出台收購商品房用於保障性住房指導意見(不過,這種政策不僅鼓勵住房投機,也可對市場預期起衝擊作用)。有預測指,一五年中國地方政府救樓市政策會無所不用其極。

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房地產開發商,在房價飆升時就反對政府干預樓市,價格飆得愈高愈好;但當出現周期性調整,他們又主張要用各種政策救市,把房價托起,即是價格只能上漲,不能下跌,所以地方政府總要救樓市,但是背後原因為何?

地方利益扼殺良政

首先,價格並非僅反映供求關係,更重要是充當利益分配機制。住房這種特殊商品,其價格很大程度取決於政府的住房信貸政策、住房稅收政策、土地政策等。如果這些政策不是通過公共決策而來,而是出自少數職能部門、地方政府之手,那便很容易成為向少數人輸送利益的制度。譬如由於內地絕大多數好的住房都掌握在權力者手上,住房價格愈高,其財富持有量就愈大。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官員豈會讓房價下跌?

其次,房價是土地價格先行指標。房價愈高,當前土地價格就愈高,從而吸引更多開發商進入土地交易市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就愈多。而土地出讓金佔地方政府財政比重極高,如果減少甚至下降,不僅會影響財政預算,更會將融資平台的風險暴露。

第三,當前中國是「房地產化的經濟」,樓市周期性調整必然會引致房價下跌,從而增加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更容易暴露累積多年的市場矛盾與風險。一四年中央政府不得不採取房貸新政托市,但人算不如天算,中國式量寬沒有托起嚴重供應過剩的樓市,卻激發了股市的「瘋牛」。

樓市投資者紛紛進入股市,樓市周期性調整亦更趨惡化,這不僅直接影響GDP增長,也影響了與房地產相關的幾十個行業的需求、產能過剩亦更嚴重,進一步增加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可見,如政府不把房價托高,GDP增長下行態勢不會改變。

樓市下滑動搖金融

最後,一四年房價下跌把金融體系的風險逐漸暴露。據已有資料,內地銀行信貸60%以上與房地產有關。當房價下跌時,相關貸款的風險便漸漸暴露。譬如一四年內銀無論不良貸款率還是不良貸款額均快速增長,就是與房價下跌有關。政府要確保中國不發生區域性風險及系統性風險,當然不願意房價下跌。

內地樓市的危機與風險愈滾愈大,而政府救樓市也透露出中國經濟增長的風險愈來愈高。政府總希望透過樓市來解救,但此路不通了。中國房地產只有通過調整回歸理性,才能把居民消費需求釋放出來,房地產才能真正發展與繁榮。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