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00388)最快本月推收市競價及波動控制機制(又稱停板制)諮詢文件。據了解,為減低市場(特別是中小型經紀)對收市競價的強烈反彈,港交所擬建議重推收市競價時,初期只包括恒指及國指等在內的指數成分股,細價股不包括在內。
為大幅降低市場操縱的憂慮,港交所亦有意設置三個「保護罩」,包括兩重價格限制及最後兩分鐘內以隨機(random)方式釐定收市價,減少市場波動及造市機會。
據悉,港交所已向部分證券業組織「摸底」,解釋新的收市競價方案建議,初步反應是可以「有商量」,最多在方案技術上提修訂意見,整體上未必完全反對。
事實上,立法會議員張華峰「口風」略為軟化。他表示,原則上中小型經紀是反對收市競價,除非能確保對散戶沒有害處。「如果能證明對散戶沒有風險,雖然(收市競價)係明幫及方便大基金,我都不反對!」問及若收市競價重推初期只包括指數成分股,不包括細價股,他說:「肯定係好啲!」至於以隨意方式釐定收市價,他說措施明確是想說服業界支持重推收市競價,但詳細要待諮詢文件正式出台才能評論。
證券商協會前主席蔡思聰認為,即使港交所設上下限波幅,一樣都可以「嘜價」。「除非收市競價不是為釐定收市價我就贊成,但這有無可能?」
市場消息透露,港交所吸取○八年推收市競價時段的教訓,今次重推極小心處理,因此會引入多項限制措施,確保順利通過,建議擬分階段推出,即指數成分股先行,細價股或之後才考慮。因為是次重推主要是回應基金訴求,他們需要以收市價完成客戶的買賣盤,減少模擬誤差,很多細價股並非指數成分股,故「細價股都不關基金事」。同時,收市競價機制始終是較複雜,港交所想「平穩」推出,因細價股較波動,造市成本又較低,不包細價股可減低收市競價時段「嘜價」機會。
現時恒指成分股數目50隻、國指成分股40隻,若計及其他中型股及大型股指數等,初期收市競價包括的指數成分股估計逾100隻。
與此同時,港交所考慮設「三重限制」,除了上下限價(市場普遍估計是5%)外,為「安全」起見,擬再加多一道價格限制,設最佳買賣價限制,而收市競價時段最後兩分鐘以隨機方式定收市價,「無人會預知當日邊段時間定收市價,日日唔同,當然不是每隻股票有不同時間定收市價!」
26/05/2008:港交所首推收市競價時段
30/05/2008:MSCI指數大規模重整,多隻股份於收市競價時段大波動
13/02/2009:港交所建議引入價格管制機制並訂在2%
09/03/2009:發生滙控「嘜低」至33元事件,市場嘩然
23/03/2009:正式取消收市競價時段
19/06/2013:市傳外資行「發功」要求重推收市競價時段,港交所開始「摸底」工作
04/03/2014: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明言計劃於一四年就收市競價正式諮詢市場
12/12/2014:市傳港交所就改善收市競價時段機制的研究已完成,將在今年第一季正式諮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