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跌穿半百 經濟再起波瀾

油價昨失守半百美元關口,率先突襲今年環球金融市場。沙特連續六個月下調出口往歐美的原油價格,明顯跟美國頁岩油氣生產商對着幹,以捍衞自身的石油市佔率,雖然未知這場消耗戰會持續多久,但油市風高浪急,短線油價深不見底,全球投資者隨時舉手投降。

江河日下的油價破關如破竹,去年九月底紐約期油還在九十美元邊緣,兩周後跌破八十美元,十一月底兩日插水一成,上月中還在六十美元關口掙扎,昨日已告失守五十美元大關,半年跌幅逾五成,轉眼重返金融海嘯水平。令人費解的是當前環球經濟前景,未至於如五年多前惡劣,況且原油現正處於熊巿,價格即使反彈也恐是曇花一現,油價難言見底。

要油價來個真正的反撲,關鍵繫於石油輸出國組織「大佬」沙特何時收手。油元作為產油國的血液,以沙特為首的油組堅持不減產,讓油價肆意滑落,傷人不利己的做法惹來各方揣測。陰謀論一是油組聯手美國,企圖打擊俄羅斯的經濟命脈;二是油組內部鬥爭,沙特的產油技術向來最先進,最能按市場需求調節產油速度,且國庫實力最為雄厚,有恃無恐要清理伊朗等「眼中釘」。

另一陰謀論是沙特以本傷人,目的是摧毀美國日益壯大的頁岩油氣產業,最新估計當地頁岩油生產打和點為每桶五十八美元,以目前油價水平,部分產油設施經已停工。不過,美國油氣產業雖大,但全國僱用只約二十二萬人。此外,聯儲局早前表明油價下跌,等於袋錢予美國人,有利刺激消費市道,宏觀經濟利益似乎多於弊端,沙特借油價打擊美國之說似未能站得住腳。

油價暴跌原因眾說紛紜,但對依賴原油進口的亞洲而言,卻是一種紅利。亞洲(不計日本)的石油進口佔整體進口比重達一成八,佔區內經濟產值約百分之三點四,油價下跌可提振亞太區GDP零點二五至零點五個百分點。若今年油價較去年平均低兩成,單是中國便節省五百億美元開支。但與此同時,低油價進一步將歐洲及日本推向通縮邊緣,可謂成也油價,敗也油價。

雖然油價短線波動性強,央行在中長線的貨幣決策上,油價未必是重大考量因素。不過,油價牽引石油巨擘股價走勢,重磅油股足以動搖股市,油價同時直接左右商品貨幣表現,甚至關連環球經濟復甦步伐。油市波瀾再起,全球金融市場暗湧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