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俄須顧實利 切忌抱薪救火

石油大冧價導致俄羅斯深陷經濟及貨幣危機之際,中國向這位難兄難弟伸出友誼之手,願意擴大貨幣互換機制,為俄羅斯盧布即時打下強心針。不過,中國根本無力解決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問題,即使俄國度過目前險境,依總統普京的說法仍有至少兩年陷於衰退,偏偏中國經濟亦自身難保,如何在互相扶持下走出黑暗才是重點。

中俄十月簽訂為期三年、總值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的換匯協定,人行日前強調支付及收取均是人民幣,毋須承擔匯兌風險,顯然也怕了會換來一大堆朝不保夕的盧布。然而,中國的援俄工程只是個開端,日後打算擴大互換機制及兩國貿易更多使用人民幣結算。對俄國而言,當然無任歡迎,但中國亦要平衡風險,莫成為冤大頭。

盧布大跌的兩條導火線是國際油價下滑和西方制裁,中國均無力左右,油價可能仍未見底,沙特更揚言油價跌至二十美元也不減產,矛頭直指非油組產油國。俄羅斯過於依賴石油產業收入,經濟前景陰霾密布,盧布貶值亦令新興市場貨幣面臨不同程度的貶值壓力,人民幣也受株連。不過,內地石油超過一半依賴進口,油價下跌仍是利大於弊,中國需把握機會創造有利的長遠發展條件,而非因逞一時之勇被拖下水。

面對歐美制裁,俄羅斯倒向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是順理成章,談判多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水到渠成;兩國經濟可以互補,俄國具豐富的資源可輸出天然氣、木材和技術,中國則可輸出資金、市場和消費品,長遠可以互惠互利,惟基礎是建立在公平條款上。現時不少內地出口企業已先吃眼前虧,吉利汽車為此發盈警,中國現擁較強的議價能力毋庸置疑,不妨順水推舟多做划算生意,或乘勢增加戰略石油儲備,可以利人利己。

人民幣已非單邊升值,明年看貶更佔大多數,兌盧布自六月底以來卻升值七成多,內地旅客亦湧到俄羅斯享受「三折消費」。新興市場之間憂戚與共,為「盟友」雪中送炭有道義,亦要有實際利益好處,抱薪救火則有自傷之虞。

中國近月接連向委內瑞拉和阿根廷提供貸款,外交政策繼續廣結善緣,但亦須量力而為。俄羅斯向中國賴債的機會雖小,但中國歷年援助緬甸、蘇丹和一些非洲國家卻「投資大回報小」,領導人積極推銷的高鐵、核電、「一帶一路」等亦進展不大,窮親戚太多將成負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