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遷論:資金尋出路 投藍籌懷抱

對於最近A股升得不亦樂乎,馬後炮的理由一大堆,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基金遭遇了「滿倉踏空」的尷尬,而散戶卻是「愈大膽愈賺錢」──在這一波牛市中,投資者只要大膽追入券商股、建築股、航空股甚至是運輸股,就幾乎沒有不賺錢的了。

在目前中國經濟的增速正由原來的10%降至7%的換擋期,以及新舊產業交替之際,經濟基本面不太可能出現特別樂觀的情況。從資金方面來說,雖然人行減息,但社會的資金成本還是比較高的,無風險利率下降導致牛市這一說法只是局部說得通,因為這必然導致企業的盈利狀況即時好轉,因此上面這些因素仍不足以支持一波較大的牛市。

另一方面,為甚麼機構投資者會「滿倉踏空」呢? 從基本層面來說,目前中國的整體經濟增幅仍然是下行的,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亦是一個較為緩慢的過程,新興產業要成為經濟主要驅動力,仍需一個較長過程。

估值便宜惹追捧

從A股的增量資金來看,這些資金包括了境外資金、內地的產業資本、游資和散戶等。滬港通的推出,使得A股對境外資金的吸引力增強,但相對於估值動輒已達五六十倍的創業板和中小型股票來說,增量資金肯定更青睞於估值便宜的藍籌股,但這些外來資金無論如何不會成為投資A股的主力。

具體來說,這一波牛市的資金主要來自產業資本。由於社會融資成本高居不下,不少企業將投資目標轉向估值偏低的A股市場,而大量原本投資房地產的資金亦撤出。此外,從銀行理財產品和信託產品出走的資金也在尋找出路。不過,新興產業的股票估值動不動就是五六十倍甚至上百倍,併購重組的故事一大堆,但這些對深諳實業之道的產業資本來說並不吸引,他們更講究的是檢便宜貨。

在產業資本的眼中,便宜才是「硬道理」,看着估值只有5至10倍PE的藍籌,而且ROE超過了20%,那就真是價廉物美了。

故此,近期這方面的錢全都撲向了藍籌股身上,而銀行、券商、鋼鐵、建築、航空等板塊都是周期性強的產業,只因它們已足夠便宜,所以都進入了產業資本的購物清單而令股價受惠。

中資基金經理 姚遷(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