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下旬,人行出其不意地,就存款及貸款基準利率進行不對稱減息,並上調存款利率上浮區間。對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內地經濟,人行降息不但有助減輕企業融資成本,並紓緩通脹放緩、經濟下行的風險,亦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中國近月的宏觀數據走軟,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7.3%,增幅為○九年第二季以來最低,而反映製造業景氣的採購經理指數則僅略高於50的盛衰分界線。通脹指標方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於十一月升幅為1.4%,創五年低位,批發層面的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更連續33個月負增長,引發通脹過低憂慮。
現屆領導班子側重產業結構改革和優化,不再單以經濟增長率論英雄,故鮮有大規模的財政或貨幣政策出台。今年以來,決策者已透過一連串的微刺激措施以穩增長,例如定向降準,但中小企融資依然困難,經濟下行的壓力亦有所增加。今次直接降息是一二年七月來首次,對市場來說是意料之外,但觀乎經濟數據,卻是情理之中;憧憬會有更多保增長的措施出台,A股更應聲向上。
為明年經濟政策定調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舉行,相信依然會維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大規模推出貨幣政策刺激的機會不大。相信人行會傾向於更靈活地運用貨幣政策,適時適度作預調微調,以穩住市場信心、維持經濟增長於大約7%的水平。
相對美歐日等經濟體,現時內地實質利率可算相對地高,為人行提振經濟提供空間。而自一二年五月起,內地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一直維持於20%,偏高的存備率削弱銀行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援能力,如果定向降準成效不彰,稍為全面降準,相信能更有效地補充流動性,比起降息更能針對中小企融資難的問題。
此外,人行將存款利率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1倍上調至1.2倍,目的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不少存款基礎較弱的中小銀行降息後迅即「一浮到頂」,以上限息率吸納存款。以一年期定期為例,降息前基準為3厘,上限3.3厘;減息後,一年期基準存息降至2.75厘,但上限上調至1.2倍後,仍可達3.3厘,即跟減息前一樣。這令存戶利益不太受影響,亦能刺激銀行間在爭取存款時有適度競爭。
中國正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長轉化為集約型增長,在這個「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時刻,需要有穩定的增長,才能有效地推行結構改革。而中性偏鬆的貨幣政策,有助為企業提供穩定的融資環境,免除經濟下行的憂慮、穩定市場信心,好讓各項改革順利進行。
(中大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莊太量
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及南京大學思源講座教授,著有《人生煉金術的7大抉擇》一書及3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以及本地報章,並曾任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現為標準工時委員會及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