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威脅加劇 中國難逃量寬

中國經濟面臨放緩的考驗,更面臨通縮危機。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明年增長目標下調至百分之七幾乎成為共識,而最新的數據顯示,內地通脹創五年新低,顯示通縮風險上升,估計與歐日一樣,未來一年將要積極制訂反通縮政策,減少經濟收縮的壓力。因此,中國將無可避免地放寬貨幣政策,但若處理不當急於求成,減息將令金融市場的泡沫風險大增,不利經濟穩定發展。

中國消費價格指數升幅今年四月曾跌穿百分之二水平,之後四個月都企穩在此水平以上,但第三季中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後,通脹亦隨着下跌,九月至十一月通脹重返「一時代」。至於反映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的PPI更是連續三十三個月下跌,跌幅達百分之二點七,高於預期,顯示從居民生活層次以至工業生產領域方面,需求持續出現萎縮,令通縮壓力持續增加。

與通脹相比,通縮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經濟殺傷力,全球經濟在後量寬年代面對不同程度的通縮威脅,最大的原因是信貸需求萎縮,再加上大宗商品價格跌勢不止,油價可能會進一步跌至六十美元,令通縮危機向各大小經濟體蔓延,引發經濟增長的憂慮,被視為全球經濟復甦最大的威脅。

美國信貸需求止跌回升,暫脫通縮威脅,歐洲面臨的壓力最大,通脹率跌至五年最低的百分之零點三,更由於跌勢未止,歐央行亦不得不推出全面量化寬鬆政策以刺激需求。日本情況表面上較為理想,在「安倍經濟學」刺激下,信貸名義增長在百分之二,通脹率終於回升至百分之一以上,但要說完全擺脫長期困擾經濟的通縮夢魘,現時仍言之尚早。

中國目前的通縮危機充滿內憂外患,外圍經濟大環境的通縮壓力不斷增加,而中國本身在過去一段時間,採取偏緊的貨幣政策,內部需求不振,若經濟政策未能刺激各類投資及消費,工業生產難以重回上升軌,通縮危機勢必在惡性循環下急速轉壞,實體經濟會進一步放緩及萎縮。

人民銀行上月下旬突然減息,其實已開啟中國量化寬鬆之門,通脹率持續下跌,令放寬貨幣政策的空間可以擴大,既有助刺激經濟,又可防範通縮來臨,市場已預期短期內會再減息,對目前已十分亢奮的股市,可能會火上加油。此外,由於減息預期升溫,人民幣匯價波動會加劇,人行在制訂減息步伐時,必須審慎而為,切勿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