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通脹數據遜預期,令市場憂慮明年中國通縮風險升溫。昨公布十一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1.4%,不但連續三個月低於2%,升幅更創五年最低;同期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則按年降至2.7%,除連續33個月錄負增長外,亦是去年中以來最大降幅。基於通縮危機臨近,券商大多預期人行會再減息及減存款準備金率以挽救經濟硬着陸。
在產能過剩、國際油價暴跌及PPI通縮加劇下,市場普遍已確認中國步入通縮。不少分析認為,繼人行十一月廿一日宣布降息後,中國或再度降息或下調存備率,主要是擔憂不斷下滑的物價水平引發債務違約、企業破產和員工失業。
美銀美林發表報告預警,在環球商品及內地房價跌下,預料物價水平將繼續受壓抑,估計內地明年上半年的月度通脹仍在2%或以下,要到明年後期在政策放寬及商品價格反彈下,通脹才得以回升,該行預測內地CPI會由今年的2.1%,略升至明年的2.3%。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分析師章俊預計明年CPI約2.1%,人行甚至再有兩至三次減息。
從行業分類看,產能過剩相關領域如黑色金屬礦採選等行業出廠價格環比續跌,油價相關行業合計貢獻PPI同比跌幅的80%左右。通縮將放大債務,對整體經濟尤其重資產型企業及消費型企業不利。
中金發表報告認為,內地的通縮風險正在顯著升溫,將會推高實質利率水平,進一步壓抑整體需求,並深化通縮風險。該行相信,人行會再減息及降存備率,避免經濟陷入困境。
澳新銀行亦認為,中國已經處於通脹快速遞減,並且面對通縮風險,儘管人民銀行早前減息,但政策的有效性及可信性已受到質疑,相信人行下一步行動是降存備率以強化效應。
花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早前亦指出,中國明年可能有通縮壓力,預計人民銀行會繼續減息。
事實上,除了中國經濟出現通縮風險之外,全球歐元區,以至日本均面對通縮壓力。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孔睿思表示,歐洲的增長仍然乏力,通縮亦正處於危險水平,但歐洲央行並未推出更多即時性的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