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App隨時食穀種?

facebook十月初完成收購WhatsApp時,WhatsApp身價已暴漲至220億美元(約1,716億港元),Uber估值據報更已升破300億美元,令不少人渴望透過編寫應用程式(App)致富,專職搞App甚至會被視為有錢人。不過,歐美開發商現時慨嘆,App的黃金時代已死,可以賺大錢的開發商已買少見少,中小型的甚至要掙扎求存。

個別開發商零收益

現今App競爭非常激烈,Developer Economics一項針對逾萬家開發商的研究發現,今年第三季24%每月零收益,23%每個App月均收益不多於100美元,僅3%月賺10萬美元或以上。諷刺的是,蘋果公司(Apple Inc.)攤分給開發商的費用不斷爆升,截至六月份累計升至200億美元,完全凸顯開發商之間「貧富懸殊」的嚴重。

事實上,愈來愈多智能手機用戶不太使用App,不少用戶尤其新興國家負擔不起下載費用。德勤最近一項針對英國智能手機用戶的調查發現,31%受訪者一個月不曾下載任何App,比率遠高於去年不足20%;月均下載量由去年的2.32個大跌至1.81個。由於英國是較早轉用智能手機的社會,更是大量開發商的基地,調查無疑宣告App的高增長期勢告一段落。

賺錢App攻小眾市場

隨着歐美市場飽和,開發商得靠用戶保持下載新App維持增長,一旦下載量繼續下滑,盈利及財務狀況定必堪虞。

VisionMobile分析員威爾科克斯稱,長遠賺錢的App往往專注小眾市場(Niche Market),例如統籌婚禮、填稅單等等。英國《金融時報》指,除健體外,像國際商業機器(IBM)和Apple合作開發辦公室用App,也是開發商面對的大趨勢。

為App定位和定價也是一門藝術。開發商Tapity創辦人奧爾森最近推出Hours,讓自僱人士為各項工作計時,索價10美元,在免費App氾濫的下載平台顯得相當昂貴。不過,他解釋,把Hours定價99美仙就算可以提高下載量,但難以持續,倒不如把Hours定位為商用App,用家自會付出較高價錢購買,目前業績出乎意料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