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保護主義新用途

中國一直被指實行保護主義,限制外國企業打入中國市場,以保護本土市場。但在現今世界,究竟何謂保護主義?在保護主義之下有誰得益?

在中國,因為政府早前針對在華投資的外國企業展開反壟斷調查,正面對批評。然而,最近中國政府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動機有點不同,保護的對象已由本土公司轉移到本土消費者身上。

我們仔細分析最近幾宗反壟斷調查,政府都向這些行業的參與者作強制減價或重大罰款等反價格壟斷懲罰,減輕最終用家的負擔。這做法跟保護主義的傳統定義,即人為地將價格維持在高水平,以促進本土行業增長,但要消費付出代價的定義相反。

鼓勵消費提振經濟

當我們更深入分析後,發現中國的反壟斷行動的動機,可以簡單解讀為旨在爭取民眾支持並改善內地經濟。反壟斷和反貪腐行動同樣受到中國民眾的歡迎,並提升了中國新領導層的認受性。

在經濟層面,由於中國固產投回報持續下滑,GDP增長主要依靠借貸,斷非可持續增長途徑,把焦點轉移到可持續家庭收入和消費的行業才是經濟結構改革關鍵,為加強消費者開支帶動GDP增長,政府極可能着眼於消費者日常生活的主要項目。這些調查實際可能是改變中國經濟結構計劃的一部分。

我們預期針對消費者的保護主義措施將會持續,長遠來說可以是一個正面做法。一個更具競爭力的市場動態往往可以促進營運效率,並可以加快內地企業創新。對於企業收入的可持續增長,營運效率和創新是重要推動力。對於在中國經營的跨國公司,即使要面對短期障礙,龐大市場的機遇仍然是極具吸引力的營商地。

Tiffany Hsiao

銘基亞洲高級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