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喊驚趁通車散水

滬港通開車前,美資機構紛唱淡。評級機構標普稱,內地企業債務狀況惡化,其中200大企業的債務風險增加,不排除有企業進行整合,甚至出現債務違約。美資大行美銀美林發表報告指,滬港通下周一啟動或意味股市短期見頂,建議作好「散水」準備,買入國指十一月認沽期權,並減持建築股、券商股及內銀A股等。

美銀美林重申,並非想低估滬港通長遠意義,惟短線市場就滬港通引發的資金流期望過高,容許投資者透過滬港通買賣兩地股票,並不代表買賣「柯打」會立刻激增,尤其A、H股差價收窄得非常貼近,加上內地經濟增長憂慮,且不少內地股民早已透過非正式渠道投資本港H股。再者,於公布滬港通「通車」翌日,內地A股總成交飆至710億美元,據自○八年熊市開始以來經驗,每逢短線成交增,往往是短線見頂之時。

息差收窄 衰退警號

該行指,內地十年期政府債券息率自今年一月見頂後,迄今已跌逾100基點,七日上海銀行同業拆息回落逾300基點,成就近期內地股市升浪。然而,以此認為中央將大舉放寬幣策是誤導,因內地實質息率仍高企,且內地十年期政府債券及一年期政府債券的息差,自四月起已顯著收窄,並達一個只會在市況恐慌時期才出現的水平,意味債市正反映中國或可能出現衰退的預期,債市向來走先股市六個月,故股市不久將來或出現強烈震盪。

美銀美林認為,滬港通只是短期催化劑,且投資者期望過高,下周一啟動,或意味大市(包括A股及H股)將見短期頂,建議投資者為短線調整作好「散水」準備。

200內企孭債16萬億

標普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企業評級分析經理李國宜指,內地大型企業,特別是擁有較多資產及資本密集型企業,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其中200大企業的債務風險增加,不排除有企業進行整合,甚至出現債務違約。截至一三年底止,上述200家公司債務餘額逾16.6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去年內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0%。不過,隨着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及推進金融改革,內企信貸狀況將在未來幾年逐步改善。

標普並非首次唱衰內企,今年六月,標普發表報告稱,至去年底止中國公司債餘額逾14萬億美元,超越美國,成全球公司債最多的國家,另指內企面臨財務狀況惡化、經濟增長放緩、融資管道趨緊和利率升高等問題,現金流和槓桿使用情況全球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