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紛搞副業拓水源

多間內地大型房企面對低迷市況,各出奇謀拓新業務,務求尋找新的增長亮點。繼足球、礦泉水、糧油、乳業、畜牧及太陽能業後,恒大(03333)最近又磨拳擦掌,宣布進軍奶粉業;萬科(02202)及綠地集團亦未雨綢繆,分別宣布拓展物流和鐵路業務。分析指,內房企即使並非「轉型」,但為了穩定盈利增長,紛紛調整中長期發展策略。

恒大多元化布局浪接浪,十月宣布投資高達900億元人民幣的太陽能光伏發展藍圖後,即與內地太陽能發電開發商SPI,合斥12億港元買入殼股國藏(00559),開展太陽能業務。最近又傳出九月已收購新西蘭哢哇熊乳業,將在內地低價推售哢哇熊奶粉。

新業務恐影響財務

不過,大行及評級機構並不看好。瑞銀早前發表報告預期,恒大物業發展經營利潤下滑,加上非核心業務如礦泉水生意錄虧損,下調其一四至一六財年年複合增長率至11%。又對其快速擴張非核心業務表示關注,認為業務或令財務狀況構成壓力,給予「沽售」評級,目標價由2.44元下調至2.41元。評級機構穆迪亦調低恒大展望評級,由「穩定」降至「負面」,主要擔心投資非房地產業務會令再融資風險提升。

除恒大外,龍頭萬科五月宣布染指物流倉儲業務,並有意引入美國私募基金黑石、KKR等,圖倣效新加坡國家投資公司旗下的物流企業普洛斯(Global Logistic Properties),營運房地產基金。

國有房企綠地亦不輸蝕,看中城鎮化及環保政策契機,早在上海成立綠地地鐵投資發展公司,進軍鐵路業,同時參與地鐵沿線城市開發。

惠譽聯席董事張安傑指,除了恒大積極拓展跟房地產無關業務外,像綠地拓展鐵路業務有利其發展鐵路上蓋項目,不完全脫離本業,反而有利鞏固。

養老房有協同效應

其他內房企也陸續開展跟房地產有協同效應的新業務,例如經營另類房產,如養老、養生房地產。如朗詩綠色地產(00106)母企朗詩集團數年前開始研究養老地產,首個南京及常州的養老項目可望於明年八、九月推售。而花樣年(01777)上半年已在深圳打造養老社區如「養老公寓」及「子悅大學」,未來計劃將營運模式複製到南京,在長三角地區開展。

奧園(03883)則在澳洲考察,擬跟當地一間從事養老房地產的企業洽談合作,包括發展養老地產,預算投資規模約3億至5億元人民幣。萬科亦表示考慮興建長者中心,建設養老配套綜合樓。

勿沾手高負債股

凱基證券董事及研究部主管鄺民彬料,樓市調整期尚有一至兩年,投資者宜避開負債高內房股,及對政策敏感的二、三線房企等,料內房股短期仍為上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