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不同經濟領域再洗牌

昨天原本是萬眾期待的滬港通開通之大日子,煞停已成事實,上交所也已取消原定於周日舉行的開通彩排儀式。其實,無論是內地或香港投資界對延期一事亦早有預期,不過,目前讓投資市場擔憂的是「時間表」是否存在?

時局雖千變萬化,但筆者認為滬港通勢在必行,無限期擱置機會不大,目前只欠一個確定的時間點。一直以來,內地資本市場以「穩定」為發展的主旋律,寧缺無濫,政府機關必須全面掌握形勢,才能走前一步。股權分置改革、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以及新股發行改革等問題上,中央政府情願等、甚至是叫停,也不容出亂子。

其實,由始至終,中央亦沒有明確宣布滬港通的執行時間表,只是執行單位以六個月作為預算的籌備時間。能做到,中央當然樂觀其成。做不到,政策當然要度勢而行。現在我們談的延遲,只會是早一點、或晚一點,而不會是擱置,投資市場不需要恐慌。

滬港通為國家金融發展的重大政策,並非地方政府或交易所能單獨處理的問題,時間及細節配套必須由更高層所定奪,國務院以及跨部委內部必須先要有共識才能談何時落實。無可否認,政策能否成為市場的焦點將會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考慮,站在各方的立場去看,若推出的時刻出現雜音,彼此無法集中精神,隨時出現弄巧反拙。

滬港通政策牽一發動全身,跨部委所需要考慮的問題的確更多。事到如今,投資市場實在毋須過於介懷政策會否延遲數日、數周甚至是數月,若年內能夠推出滬港通,已經是難能可貴。

影響短期資金流向

筆者近期與不少投資界朋友也有談及滬港通,其中一個議題是相關概念股會否難逃「見光死」的宿命?就是政策落實的一刻,就是套現的時刻,筆者並不排除這可能性,個別股份會出現回吐。當然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也不能忽視,始終政策之影響是長線的,短暫的波動不足為奇。

無可否認,滬港通的推遲將影響資金流向,藍籌股在經歷過去數月的吸金潮之後,短期或無以為繼,有調整的風險。內地資金亦有可能從新轉至中小型板塊,而一些高增長但估值低的股份也將成為投資新標的。

第四季度是內地投資機構傳統的新部署時機,以準備年度結算,資金將回流至一些較為安全的板塊。

四中全會提及的「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明確了中國憲政發展之路,啟動了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之路,同時有助減輕經濟和社會活動中的交易成本,也減少了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依法治國也將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刺激企業家轉型升級的意願,締造創新的大環境,不同的經濟領域將全面洗牌,兼併重組將進入高峰期,同步刺激資本市場的發展。在這框架下,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行業如智能裝備、醫療服務、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電力設備等相關產業不乏較佳的投資潛質。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