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美股:BABA)(下稱阿里)在美國上市「滿月」不久,其掀起的科網熱目前已大幅降溫,股價亦已較上市首日高位顯著回落。熱潮過後,加上近日美股震盪,阿里接下來的「錢景」又會如何?
阿里上市首日一度升至近100美元,昨早段報88.27美元,相對高位回落近6%。
盛寶金融亞洲宏觀策略師Kay Van-Petersen對阿里前景非常看好,預期集團在未來三年的盈利增長可逾30%,並指出集團單是拓展內地物流業務,已可為其帶來龐大的生意額。阿里銳意拓展環球物流業務人所共知,集團去年十二月入股海爾(01169)旗下「日日順物流」,今年中又與中國郵政簽訂協議,合作建立智能物流網絡。
Kay Van-Petersen強調,「有意買入阿里的投資者,應以長線投資為目標,即投資年期起碼五年。雖然近日美股下挫短期或拖累阿里股價下跌,但相信跌穿招股價68美元的機會相當微。」
當然,投資阿里亦宜關注「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的風險。其次,鑑於近年阿里不斷透過併購壯大業務,但新業務的投資回報暫屬未知之數,故亦增加潛在風險。
輝立証券環球證券投資經理黃志偉直言,股份目前的估值合理,稱現價已反映市場對公司發展策略的預期,以及其今年的收入增長,故料股價短期平穩,要回升至上市初期高位亦有難度。
在業務發展方面,他引述阿里網頁稱,由於網購在中國滲透率仍低,故相信集團旗下電商業務仍是未來主要增長動力。
另市場正憧憬內地的「雙十一網購節」,這是內地「重炮」電商促銷活動,對阿里來說亦顯得相當重要。阿里去年雙十一創下350億元人民幣的單日交易額,按年增幅逾八成。
易方資本開設專門針對環球科技及互聯網板塊的基金,投資總監王華透露,在阿里上市後一周內開始做淡,之後亦曾加倉,至今透過中短線沽空成功獲利。
他表示,做淡阿里的原因在於它經過上市後急升,阿里在業務上的增長可能未符市場預期,「阿里上市定價偏低,明顯是希望造勢,令首批認購股東可以獲利,但上市後就要視乎業務的增長,最關鍵就在於『雙十一』(又名光棍節)的銷售表現。」他稱。
去年阿里在「雙十一」的銷售增長高達83%,「我覺得市場情緒高漲,大家都看得很樂觀,但這個數字其實只是由阿里自己公布,不是由獨立的研究機構所做,所以今年『光棍節』的銷售表現是否能夠一樣好?我認為增長未必可以達到大家預期。」他稱。
他認為阿里在上市前已經將增長「扯得太盡」,而且股價在上市後亦已累積一定升幅,讓基礎股東可以獲利離場,算是「完成任務」,但「結婚不代表包生仔」,之後的業務增速就不能看得太樂觀。
惟他亦強調,雖然目前仍然以看淡為主,但如果市場有新消息出現就可能會立即「轉身」做長倉。就長線來看,阿里競爭優勢很明顯,透過手機做網購,做得愈來愈好,商業模式難以被挑戰,所以看淡只是中短期的看法。
他指:「當科網累積起龐大的用戶群,朋友之間都會用,用戶就不會輕易轉換,與智能手機不同,今日用蘋果公司明日就可轉三星,用戶的忠誠度很低。」
自從阿里上市後,科網股隨即反高潮,不少股份從高位回軟。以金山軟件(03888)為例,股份自上月阿里上市至今已累跌近13%,即使是股王騰訊(00700),亦較其八月的年內高位跌逾13%。
黃志偉認為,本港科網熱潮僅屬炒作,並早已告一段落,但他對美股科技板塊則保持樂觀,預期在全球化及互聯網大趨勢下,電商發展空間仍廣,料已上市的科網股可持續壯大。
事實上,近年中資科網股不斷湧到美國上市,科網掛上中字概念每每成市場的炒作目標,除了阿里外,近年美國上市的唯品薈(美股:VIPS)及京東商城(美股:JD),年內分別爆升1.3倍及33%,但過去一個月則分別下跌6.22及10.37%。看好科網趨勢的投資者,目前或是時候進行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