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敢問金發局專家

證券市場本質是一個以本土為主的交易市場,因此企業登臨其他市場掛牌買賣,一般交投都不會活躍,因為受當地投資者的認受性較低。故此,各國大型企業除有特別考慮,例如本土投資市場發展未如理想,集資困難,或是基於其他商業理由,否則鮮有捨近圖遠,老遠跑到海外上市。

特殊因素造就金融中心

據了解,英國倫敦交易所便有不少來自俄羅斯的企業上市,俄企不在本土上市而跑到倫交所上市,主要是由於俄羅斯投資市場發展並不理想,難以集資使然,他們選擇英國倫敦而不選擇到同屬國際金融中心的美國紐約上市,一來可能是基於政治考量,其次或地域上大家同處歐洲所致,惟其如此,該類企業在倫交所的交投並不活躍。

中國內地企業在港上市,追源索始也可以說是等同俄企前往倫交所掛牌一樣,乃是基於九○年代初,內地股市剛起步,資本市場仍未發展起來,人民幣資本帳又未開放,而眾多國企都在進行改革而有融資需求所致。不過,內企在港上市相對俄企於倫敦上市其際遇卻是大大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有天淵之別,此舉除了為大量國企,民企創造了融資與業務發展的機會之外,更間接造就了港股市場歷年能夠位居國際市場IPO新股集資之首,令本港躋身主要國際金融中心之列。

內地企業來港上市,能夠打破認受性及交投欠活躍的宿命,主要是因內地經濟改革開放,內企發展深受國際投資者憧憬,然而卻由於市場發展未臻成熟,且尚未開放讓外商投資,因此外資只得透過港股市場投資內企。不過最重要的因素,還是地域性及血緣的關係。本港地處深圳隔鄰,是中國的南大門,中港兩地血脈相承,文化相同,加上內地經濟改革開放,本港大部分工業內移,兩地商貿往來密切,本地投資者對於內企都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港股發展豈能抹殺內企

港股市場能夠迎來大量內地企業掛牌上市,因緣際會當然是與本港回歸,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有直接關係。九○年代初中央領導層讓內企來港上市,其中的考量固然是因為國家經濟改革開放之下,央企有強烈的融資發展業務需求;另一方面,亦可藉境外上市讓內企接觸國際資本市場,借助本港比較完善的市場及監管制度,強化內企的公司管治水平。然而,最主要還是由於本港九七年回歸,到時中港雖然仍分「兩制」,但是同處「一國」之下,關係總比在其他市場上市來得直接和密切。

中央前領導層的高瞻遠矚,讓大量內企得以透過本港市場融集數以萬億計的資金,加速了內地經濟全方位發展,造就了本港躋身全球主要集資市場,支撐了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筆者怎樣也摸不着頭腦,為什麼金發局的專家反而認為本港市場的高度依賴內企的情況,會削弱本港作為國際性市場的地位?(未完待續)

(金融發展局政策研究報告討論之六)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