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嫻談:半新股出事三大原因

半新股頻頻爆煲,如諾奇(01353)老闆失聯、天合化工(01619)被沽空機構質疑財務數據、早前綠色動力環保(01330)上市不久後即發盈警,震驚市場,令散戶對半新股充滿戒心。

總結近期半新股出事原因有三:一)上市後盈利增速急跌;二)被質疑造假數;三)管理層出事。

新股上市後業績走樣未必防不勝防,部分有迹可尋。如公司的利潤基礎不高,再加上上市相關開支,便很容易出現盈利大幅倒退。當然,上市費屬一次性開支,亦有數得計,市場反應未必會很大,重點應放於核心業務。如公司受經濟周期影響大,盈利往績較波動,或行業遇上逆境,亦有機會發盈警。

損益表現金流要分清

有時候部分新股會粉飾帳目,即執靚上市前三年的業績,但上市不久後卻打回原形。這時散戶應小心比較損益表和現金流的分別,因損益表採用應收應付形式入帳(accrual basis),而現金流量表採用收付實現制(cash basis),前者只要當期已發生的交易,無論收到或支出現金與否,都需入帳。而後者記錄公司實質收到或支出的現金,故較難出蠱惑。

如果公司的收入與純利皆急增,但經營活動現金流卻連年負數,又或收入龐大但現金結餘低企,便要提防可能是透過虛假交易谷高收入。

對散戶而言,公司造假數及管理層走佬甚難察覺,因散戶手頭資料大多局限於招股書,既然有心造假,連保薦人、核數師及港交所亦能成功瞞騙,又豈是一般投資者能輕易察覺?

狙擊報告查財務數據

參考往績,狙擊報告或會從地方稅收、官方機構資料、客戶採購兩方面去調查公司的盈利有否被誇大,如A公司在某省繳交稅額僅1,000萬元,但財務報表中披露金額卻高達1億元。又或B公司總銷售額達10億元,聲稱20%銷售(2億元)來自C客戶,但C客戶全年總銷售只有5,000萬元,又豈會進2億元存貨呢?

有時候公司財務數據太好亦會被質疑,這就是「Too good to be true」,如銷售增長、毛利率、利潤率遠優於同業,而產品卻未見有太大優勢,管理層亦無法給予合理解釋,亦同樣容易被質疑造假。

至於管理層走佬真的是防不勝防,如果有心「千你」,真的「無符」。

大華繼顯(香港)策略師 李惠嫻(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