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改革中國市場

中國的改革加快了節奏,關鍵是改革會否提振投資者信心,並快速推動A股復甦。去年十一月的三中全會,出台未來發展總藍圖,名為《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藍圖針對各種領域,包括財政改革、反腐敗及城鄉一體化發展。今次邀請了我的同事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高級執行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Eddie Chow,分享對內地股市的展望。

內地隨着三月期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及最近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布,逐步全面推進改革方案,對投資者意義顯著,如資本市場開放方面,滬港通同時提升內向和外向投資額度,並放寬上市公司外資股東的限制,不久後會為A股帶來更多流動性。

解決過度槓桿問題

總體而言,今年上半年中國股市相當疲弱,其中原因眾多:疲軟的宏觀經濟數據、市場對債券違約的憂慮、新股供應上升,均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雖然去年年底對改革的憧憬,提升了經濟和市場的長期結構性展望,但A股於三中全會結束後開始調整,注意力隨後轉向實施改革的現實。

我們認為,經濟必須能夠承受較慢的增長速度,重新平衡,減少對投資的過度依賴。如果政府想要解決過度槓桿化的情況,貨幣政策和信貸增長不能傾向放寬,但結果或有更多債券違約。

如要遏制影子銀行增長,樓價需要下跌。有迹象表明,房地產市場或會經歷調整期,但相信這能防止過度的房地產投資,並讓部分資金流入其他行業。關鍵是風險的定價是否合理,資產持有人是否清楚風險,相對於中國的經濟規模,影子銀行活動並不過多。

投資信心有待恢復

要恢復投資者的信心,或要讓市場取得更高估值,市場需要扮演高效的資本中介角色。如要恢復投資者的信心,公司上市籌集額外資金應該不受過度官僚機構的阻礙;管理不善的公司可以在適當的市場規定下退市或被更好的公司收購;少數股東權益獲得很好的保護;管理層和主要股東受完善的監管。

中國全面的資本市場改革計劃是政府邁出的正確一步,但市場似乎不相信政府寧願承受短期痛苦,也要把所有改革建議付諸行動。例如,一些企業要上市已等待多年,但中證監的IPO審批流程依然緩慢,或因擔心供應過剩會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公司債券市場和許多信託貸款的風險沒有被包括在定價內。而很多債券持有者似乎仍認為,無論發行人財務狀況多糟糕,過期的債券很容易進行再融資,並不會出現違約。

諷刺的是,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債券違約,從而導致風險定價更合理,可以幫助一些資金回歸股票,並可能有利於中國A股市場。

麥博士

被譽為「新興市場之父」的鄧普頓資產管理新興國家投資團隊執行主席麥博士(Mark Mobius),是投資新興市場的先鋒。他在八七年加入鄧普頓,九一年已為公司推出新興市場基金,至今麥博士及其團隊已管理全球超越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的基金規模,基金表現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