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灌水嚴重 干擾經濟整治

內地七月份出口遠勝預期,升幅高達百分之十四點五,令市場跌眼鏡已不知凡幾;回看六月份出口卻遜於預期,數據時好時壞已見怪不怪,與去年基數相比落差更大,使這項向有極高參考價值的數據大為失真。不過,外貿數據值得重視之處,是可與其他國家作對照,全球經濟環境復甦有迹可尋,內地PMI、發電量、M2等數據亦持續改善,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疑慮大為紓緩,但悲觀剛去、樂觀還未到時候。

不獨是出口起伏不定,進口亦由六月增長百分之五點五變成七月倒退百分之零點八,主要是因青島港大宗商品重複抵押事件曝光後政府大力整治。由去年初的假出口,到利用商品進口騙融資,中國進出口向來灌水嚴重,中央撥亂反正是好事,期望今後進出口數據能還以市場真面目,在制訂政策時可作為真實參考。

中國今年首七個月對歐盟、美國、東盟和日本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只有與香港的雙邊貿易大幅下跌近兩成,這是香港轉口角色淡化的問題,趨勢難以逆轉。從台灣和南韓在內的東北亞地區近月的外貿強勢亦可印證,發達經濟體的需求不斷改善,美國成最大推動因素,歐洲形勢複雜多變,俄羅斯反制裁或重創歐洲經濟,惟俄國可能轉向中國東北進口蔬菜水果,歐盟也加緊拉攏中國,因此屬有危亦有機。

外界對今年中國出口有頗高的期望,主要是由發達經濟體復甦所帶動,中國今年訂下的外貿增長目標為百分之七點五,只是一個與GDP同步的預測,上半年出口即使不計去年同期的假高基數,數據仍然令人失望,下半年有個好開始,但就算前低後高來急起直追,全年要達標仍不容易。

出口強、進口弱,得出貿易順差四百七十三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人民幣匯率再成焦點。近期人民幣重拾升勢,中港股市亦一洗頹風,投資氣氛顯著扭轉,但熱錢重新流入卻形成另一個周期循環;若人民幣如一些預測般重回「六算」,對出口企業又會變為壓力;另地緣政治緊張,歐盟未脫通縮風險,以及日本提高消費稅等,均使全球外貿存在隱憂。

自金融海嘯以來,內地出口企業年年喊困難,今年在人民幣貶值、進口原材料價格下降和外圍經濟回暖等等利好因素帶動之下,終於迎來了轉機,PMI的新出口訂單亦連續兩個月處於擴張水平,一連串貨幣偏鬆和微刺激政策發揮效用,但中國經濟由首季般的暮氣沉沉,到其後兩季急轉彎,仍離不開鐘擺模式,談不上可持續性,增長有餘但非「穩」字掛帥。

發達經濟體復甦並不可恃,在出口重見雙位數增長之時,更需把握時機推動產業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