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證「熄火」歸咎恒指波幅細

世界交易所聯會報告顯示,去年本港衍生工具(主要為窩輪及牛熊證)成交額,排名保持第一位,但為連續第二年下滑,與一一年比較,成交額萎縮近二千億美元。

港股延時 開價被動

瑞信認股證及牛熊證銷售主管何啟聰表示,近年交投轉靜主要原因,是股市波幅縮小,令透過輪證在即日作短線買賣的機會縮小,投資者沒有機會「轉身」,投資金額或意欲自然下降。他表示,輪證發行商一般會視乎正股的盤量為輪證開價及進行對沖,近年港股中熱門H股表現不理想,而且交易時間延長,攤薄市場上每個時段正股的開盤量,由於正股開盤選擇減少,發行商開價因而變得被動,同時進行對沖時會出現更大差價,令成本增加。

他續說,恒期期貨每日平均數量顯著減少,連同夜期,每日只有約三萬至四萬張期貨合約,較過往平均約七萬張銳減近半,輪證發行商開價變得困難。

寄望滬港通添動力

瑞銀亞洲股票衍生產品銷售部董事總經理于正人表示,首季窩輪成交較多,主要受惠騰訊(00700)較活躍,但年內恒指最大波幅只有二千多點,不足去年一半,相信是輪證交投減少原因。他又表示,自己入職以來,曾發行輪證的機構最多有二十九家,至今只剩下十五家,相信市場會進一步整合,淘汰較弱的輪商。

惟他預料,滬港通將為港股帶來新動力,對今年整體輪證交投表現不太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