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經貿又添亂 華周邊多火頭

未到秋天國際間已事端頻仍。年初烏克蘭地緣亂局,引發短暫資金撤走的風潮之後,前周因中越南海爭議所掀起的反華暴亂,驚魂未定之際,泰國又在軍方突然宣布戒嚴之下,再次觸動市場神經,泰銖匯率一度急跌。

政治跟經濟素來都是難兄難弟,環球經濟在美國收水,本已存在隱憂,復見地緣政治亂局,警號一響,避險情緒勢再升溫。若事端繼續發酵,資金將進一步加快流入已發展經濟體,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只會更為難困。

泰國是中國在區內的重要經濟夥伴,當地之前已不斷發生民眾示威,並一直處於看守政府「看守」的不穩狀態。今年首季國內生產總值按季及按年下跌百分之二點一及零點六,是一一年第四季以來最疲軟的季度,如今戒嚴令一下,經濟所依賴的旅遊、酒店、零售業將大受打擊,危機一旦拖延,經濟只會繼續倒退,有機會出現技術上的經濟衰退。昨日泰國股市驟跌,泰銖一度急貶至兩個月低位,有傳泰國央行入市干預穩定匯率,股匯跌幅收窄,但泰國五年期信貸違約風險溢價就大為上升,市場情緒依然不安。

政治不穩,經濟肯定「無運行」。現時看似是零星的個別事件,表面上各有因由,但是接連發生,一波未平又一波的衝來,經濟難有喘息的機會。不少人將矛頭直指美國,認為其「重返亞洲」的策略,背後要圍堵中國,為其他國家反華撐腰,令東南亞及東亞國家執「安全靠攏美國」的令箭,對中國態度變得強硬,是造成爭端的主因。這不但引發短期波動,提升避險情緒,推高金價及風險較低的債券之外,更削弱整體經濟動力。中國每每受到事端影響,經濟直接損失之外,投資部署亦大受考驗。

其實,在政治的大氣候之下,美國今年啟動退市,環球經濟版圖着實起了變化。包括東南亞地區在內的一眾新興國家,受到退市的影響最深,資金流竄速度加快,經濟問題逐一暴露,增長步伐放慢。越南去年經濟增長百分之五點四,今年首季只有四點九;泰國首季經濟明顯萎縮;菲律賓雖有七點八,是亞洲區內的首位,但與中國在南沙的爭議沒完沒了,沒法擺脫不明朗因素,資金流基本不改由新興國流至成熟經濟體。

今次事端的國家雖非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成員國,但經合公布的三月份數據具參考價值。數據顯示,已開發成員國經濟活動領先指標連續六個月持平,並處於指數一百的經濟成長之上,開發中經濟體就處於一百之下及有所下降,意味成長動能低於長期趨勢。這項領先指標已反映新興經濟體前景惡化,若政治再趨動盪,困局只會進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