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中國虛無競爭力

有顧問公司的報告認為,中國仍居全球製造業最具競爭力國家,但與美國相比的成本優勢卻急速縮窄。前者說的是現狀,既然最具競爭力,那就生意有得做;後者說的是前景,既然內地勞工薪資十年大漲187%,拋離美國的27%,勞工生活水平得到大提升,然而,在現實中卻是疑幻疑真。

就前者而言,現時港商在內地經營,感受不到「具競爭力」的利好何在。現時廣東工人平均工資,連社保及津貼高達4,000元人民幣,遠較其他東南亞國家為高,問題是仍然頻頻出現罷工潮,動輒因工資問題罷工或辭工,還不時出現難僱工的「勞工荒」,令生意愈來愈難做。

成本優勢急速縮窄

港商在內受壓於勞工成本,在外受制於外國買家落單不斷壓價,利潤愈來愈薄,匯水風險愈來愈高。港商愈做愈心淡,不少索性將廠房關掉,轉為經營辦房,接單後再找其他廠生產。事實上,就算企業要興建新廠,亦不會選址內地,而是改在印度、緬甸、越南等經營成本較便宜的國家。可見所謂「最具競爭力」,在港商看來純屬虛無。

另外,相比美國的成本優勢急速縮窄,意味着前景看淡,主要是人口紅利流失後,成本優勢注定不再。然而,失之東隅望收之桑榆,既然工薪大漲,但求有利於強化消費力、提振服務產業。

漲薪難以刺激消費

可惜,鍾經緯認為就像經濟多年錄得高增長,民眾感受不到財富高增長一樣,數據顯示的工薪大漲,沒有體現在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上,原因是房價、物價極大地侵蝕了工薪的漲幅。

由此啟示,「以漲薪提升消費」政策思路,是當局的一廂情願,其實就住經濟一體考慮,若欠缺對生活成本的調控,不從事實施藏富於民,靠漲薪是無法提升消費的。

當局為谷消費振內需,若不減稅、不抑通脹,只循漲薪一條路硬闖下去,不但事與願違,更自毀了產業競爭力。與美國成本優勢急速縮窄,就是工薪大漲之後,振內需與保競爭力兩頭不到岸的情狀。

鍾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