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領導人在博鰲論壇上提出滬港通構思,讓香港及上海兩地股市,半年後達到互聯互通。珠玉在前,投資者滿以為今次會係○七年直通車的翻版,殊不知興奮唔夠兩日,大市經已打回原形。查實盲目炒半年後可能北水南調,倒不如實際點回歸揀股基本功,從近期中資股季績好壞中,尋找有機會跑贏大市的股份。
內地經濟向來是環環相扣,首季季績最熱爆的,大都是受惠於原材料價格疲弱,尤其是低煤炭價格底下的得益者,好似水泥、建材及電力行業。
於水泥股中,亞洲水泥(00743)首季多賺13.7倍,龍頭安徽海螺水泥(00914)盈利也勁升1.5倍,中國建材(03323)按年都錄得78%增長。
歸納幾隻水泥股的亮麗業績,主要是由於燃料佔生產成本持續在低水平,而期間水泥價格沒有太大調整,加上一三年首季比較基數較低所致。展望今年,城鎮化計劃推行得如火如荼,中央也加快基建投資,包括全國鐵路運輸總投資增加。
在大興土木的大環境下,保障了水泥需求,最重要係同一時間,中央下令設備簡陋、對環境構成直接污染的中小型水泥廠停工,淘汰老舊產能的工作仍在進行,限制了供應量。
據發改委剛公布的數據,首季全國水泥需量按年升4%至4.47億噸,對比一三年全年升幅有所放緩,但可以預期,踏入第二、三季傳統水泥需求旺季,水泥股的業績將可延續強勢。
去年電訊股的股價表現教捧場客失望,而今年的首季季績則表現參差,中移(00941)盈利倒退9%,聯通(00762)及中電信(00728)卻分別多賺74%及17.9%,主要是由於結算費用減少所致。本來中央的「營改增」,為電訊業納入增值稅,對中短期業績構成一定不確定性,但有趣的是,季績前後電訊股卻幾乎不受影響而全部做好。
電訊股之所以做好,一來近期市場資金有回流防守性股份的趨勢,至於六月開始實施的「營改增」因素,麥格理報告認為市場早已充分反映,而且三大電訊商亦有可能與稅務總局商討,在稅務開支上獲得一些優惠。
再者,近日三間公司就研究共同發展傳訊鐵塔設施進行磋商,目標推進通訊基礎設施資源共享,一旦達成共識,有望降低網絡建設及營運成本,解決長期投資重疊的問題。
鋼材及資源股季績差劣,可說是預期之內,產能過剩的老問題,長期無法解決,在內地出口製造業的需求放緩下,情況就更明顯。馬鋼(00323)首季虧損擴大至4.46億元人民幣,中鋁(02600)虧損倍增至21.57億元人民幣,兩間企業經歷一二年巨額虧損,一三年業績輕微復甦後,一四年開首又再見血,反映經營環境未有改善。
長遠而言,中央要經濟由重量走向重質的策略,要把粗放型發展逆轉,都將對這類負債沉重的大型鋼企,構成長期壓力。
內銀股首季盈利數字,除工行(01398)增長6.6%差過預期外,其餘大部分都符合甚至超越分析員的預測。建行(00939)多賺10%,農行(01288)升13%,中行(03988)更升14%。
不過,季績未能令去年級級落的股價來個絕地反擊。細讀內銀季績,首季的增長主要來自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較差的工行只有10.2%升幅),反之在息差上,只有農行有較佳表現,重點是首季的新增不良貸款金額,四大行都接近去年下半年規模,反映市場一直憂慮內地資金緊絀引發的不良貸款爆發潮,並非無的放矢。
人行早前終於讓少數私企債務違約,開了內地債市爆煲的先例,市場憂慮銀行資產質素轉差,同一時間又要面對利率市場化以及網上金融等挑戰,即使估值已去到中國銀行業改革以來的低位,但基金經理都只係抱住且戰且退的態度,偶爾借消息在超賣的時候施以突襲,但卻唔敢同內銀板塊長相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