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開通,市場反應正面,不過,整個「滬港通」公布的處理手法,卻引起市場詬病。有熟悉監管條例人士指出,港交所上周才發通告表示互聯互通仍在討論階段,未有時間表,一周後卻竟然獲中港證監會原則上批准,更有實質詳細計劃及投資額度等,質疑負責審批港交所通告的證監會是否有做好把關角色?證監會的內部溝通是否有出現問題?同時,內地在港股交易時段內提出為滬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積極創造條件,也令內幕交易及市場操控機會增加。
有熟悉監管條例人士指,香港證監會在今次「滬港通」計劃中「戴幾頂帽」,既與中證監共同批准計劃,同時也是審批港交所通告的監管機構。港交所不知計劃何時獲批尚且「講得通」,但香港證監會由於是審批計劃的其中一個機構,沒可能不知進展,但卻容許港交所作出相關公告,但一周卻公布一個非常詳盡,包括有齊額度、投資者資格、交易流程、買賣股份範圍、甚至啟動時間表等,質疑證監會是否容許發出與「事實不符」的公告?再者,證監會審批港交所通告是企業融資部,與內地研究「滬港通」是證監會中國事務部,兩部門是否有溝通?
同時,兩地市場建立互聯互通明顯是股價敏感資料,對股市影響巨大,內地卻在港股交易時段內明確提出,令不少股票抽上,形容整個公布安排「很不理想」,也製造了「畀人搵食」的機會。
雖然「滬港通」最快六個月後開通,比市場想像中快很多,但還有多個細節有待釐清,例如中港公眾假期不同,若遇上突發情況,投資者或未能即時沽貨;港股通每日額度只有一百零五億元人民幣,只佔港股現時日均成交約一成,若以總額度二千五百億元計,更只是廿三天完成;以及內地投資者買港股,之後沽出股票,有關資金能否留港並流入其他資產如樓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