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聲推動「混合所有制」,一眾國企巨無霸之中,在中港兩地上市的中石化算是走得最快,率先披露計劃在油品銷售業務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市場更傳出公司已聯合外資投行,籌備出售最多三成零售業務資產,涉資多達三百億美元,勢成改制先驅。其實,整個引資工程嚴格來說「十畫未有一撇」。究竟所有制如何混合?民資如何引進?仍有待具體細節出台,好戲全在後頭。
目前混合所有制似已變成全國性運動,多個省市的國資管理當局,紛紛訂出目標,要求某個數量的國企,在指定時限內實現混合所有制。而且,混合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國企整體上市、國企員工持股、引入民企參股、開放個別項目引資等。中石化提出把油品銷售業務獨立組成公司,只是眾多混合所有制的其中一種。
無論採用哪一種形式,各地的大中小國企都必定會遇上幾個棘手問題:一、如何確保資產不會被人以低價轉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二、如何確保被引進的民資不會遭搵笨,淪為無管理話事權的布景板;三、如果是經營不善的國企,當然歡迎新資金加入,卻未必有民資願意玩;四、經營績效優異的國企,則未必想多此一舉讓利予他人。這些問題看似自相矛盾,實際都有前車之鑑,必須做好平衡。
此外,應該引入哪一類民資,同樣要小心處理。以中石化為例,本身是上市公司,理論上已屬混合所有制,因此才會由業務板塊入手。可是,就算只得油品銷售業務,金額也非小數目,如按市場傳出三成資產值三百億美元計算,整體估值便是千億美元,比分析員原先的估算高出五成。如此大規模,有多少民營資本夠分量參與呢?會否變成民間富豪或民企巨頭獨享呢?這些問題並非中石化獨有,相信會出現在其他國企的改制中。
中石化管理層講過,旗下幾萬個加油站及相關資產組成的零售業務,猶如一個金礦,改制是要釋放價值,未來主要引入戰略投資者,並會優先惠及本地資本,也不拒絕外國資本。這番話充滿玄機,是否為了改制而改制,抑或早有引資打算,樂得順水推舟?如果這批資產是金礦,若然最後變成中外合資,恐怕會惹來國有資產流失的非議。因此一切還看稍後出台的引資細節才能定奪。
按照中央政策的意思,混合所有制的目的應是讓國企更加市場化,讓股權架構在相對平等下引入不同資金。無論用甚麼形式把所有制混合,衡量標準其實很簡單,要做到優化管理、提升效率、由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如果只是為混合而混合,又或以為混合便一了百了,搞得不好,隨時出現大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