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破解結構性財赤

上周三財政司司長公布下一年度預算案,坊間的關注點仍是停留在派糖多少上,在少甜的情況下,不少人都表示失望,一些中產和基層也發出不滿聲音。預算案本來的角色,是以財政資源配合政府施政,期望預算案有大動作未必合適。

今年預算案的一個重點,是對未來財政負擔的着墨,當中引述了「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一些估算,即香港有可能面對結構性財赤,尤其是在本星期初,小組公布了其報告,在時間上和預算案互相呼應,令人對香港未來財政狀況多了一重顧慮。

坊間就結構性財赤的取態不一,有人表示不認同,特別是財政司司長在過去數年的預算案中,預算和實際有很大落差,令人對香港可能有結構性財赤之說更加不以為然。

其實香港經濟屬外向型,收入極受外圍經濟大環境影響,過去港英治下財政司的預算案也常有偏差,回歸後每年預算案的準繩度也好不到哪裏去,不宜以此為由質疑香港結構性財赤的風險。

而且對於結構性財赤的結論,並不是財政司司長或是政府提出,而是經「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中各位專家所審視,我們可以不同意香港有結構性財赤的結論,但提出質疑也要有理據來支持。

收入增加 赤字可免

若果根據「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分析,香港的確是存在結構性財赤的風險,尤其是近年香港公共開支的上升幅度,的確是比收入上升的幅度快,即使不作任何預測,在支出增長比收入增長快的環境下,早晚必定會出現入不敷支的情況。

然而,重點是支出和收入的增長幅度在預算期中沒有改變,要是支出增幅減低,或是收入增幅上升,這個結構性財赤風險便可減低,甚至是可以避免。

當我們明白了有結構性財赤的風險,又可以在結構性財赤發生前做相應的準備工夫,結構性財赤的風險也可以避過,問題是有沒有這個智慧和決心。在九七回歸後的五、六年間,香港結構性財赤之說也曾此起彼落,九七亞洲金融風暴的肆虐,令香港出現數年財赤,當時的財政司司長也說過香港出現結構性財赤,後來隨經濟復甦,財赤便消除。

香港經濟需新動力

但不要忘記,香港當時可以免去結構性財赤之禍,除了外圍經濟回穩之外,也和中央政府提出各項挺港措施有關,令香港經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正是上文所說,以收入增幅上升來對沖結構性財赤風險。

筆者覺得結構性財赤的風險是一項警示,說明了香港不能只吃老本,一定要找到經濟增長新的引擎。

蘇偉文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兼金融學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及公司管治,在國際著名財務會議及期刊已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多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