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人行不鬆手

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一三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指,要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在市場深化和金融創新快速發展下,流動性閘門的調控和引導更加重要。到底今年上半年貨幣政策走向如何?

去年人行做了兩件事。一是面臨上半年流動性氾濫及社會融資總額增長創記錄​​,從去年六月起,人行採取穩中有緊的貨幣政策,保證市場流動性規模適度,讓信貸增長回歸中性。二是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全面開放銀行貸款利率,建立貸款基礎利率報價機制、開闢同業存單市場等。

防止流動性再氾濫

這些政策引起內地市場利率全面上升,價格頻繁波動。對此,人行在報告中解釋,認為總體上反映了過快增長的流動性需求,與適度供給之間的「衝突」。不過,這僅是提出問題,並無涉及到去年市場利率變化加大的根本原因。

市場利率變化加大的內在機理,應是當前市場價格管制及利率價格機制扭曲,也是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核心所在。嚴重利率雙軌制大行其道,比如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為約3%,基礎融資市場利率可高達20%,難怪去年內地影子銀行信貸增加了43%。因此,人行貨幣政策豈敢放鬆信貸?面對金融體系風險、市場流動性氾濫,再讓其氾濫的概率應不會太高,上半年貨幣政策至多是保持去年的「穩中從緊」,不會轉向「穩中放鬆」。

配合中央減慢信貸

還有,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從近期公布的數據來看,無論是中國政府公布的PMI,或滙豐公布的PMI,都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正在放緩。特別是隨着美國QE退市,新興市場股匯震盪,更有外國投資者認為中國經濟面臨「硬着陸」風險,預期經濟增長進一步下行。

從中國經濟實際增長態勢來看,今年確實進入低速增長期。因為新一屆政府上任之後,通過市場槓桿來調整經濟增長方式,放緩經濟增長速度,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已成了政府的一個共識,因此不會出現新的刺激政策,而是順勢而為。

若經濟進入低速增長期,貨幣信貸增長放緩也是正常。人行不會因為經濟增長下行而改變既定的貨幣政策,而是把政策調整到一個相應的容忍度或底線上,甚至於年初信貸增長指標直接降低。因此,當然不會輕易地讓貨幣政策轉向。

自從美國開始退市後,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從緊已成了一種趨勢,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已出現加息潮。若人行逆國際潮流,對中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當然不利,同樣決定了上半年貨幣政策不會有太多轉向。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