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致力修補資產負債表,私人界別的財務狀況已顯著復原。單以數字(絕對基準)衡量,家庭和金融業去槓桿化(減債)的進程或已結束,但以相對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基準衡量則並非如此。事實上,美國金融業持續減債,大部分銀行的財務狀況已復原,影子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仍在收縮。
美國私人界別的債務在○九年首季見頂,當時佔GDP的292%;至一三年第三季,槓桿比率已跌至243.8%,意味着負債比率已重返○四年第三季的水平,即自○○年初建立的槓桿借貸已減少約一半。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指,公共界別的負債比率於○八年上升。政府負債佔GDP,已從○八年第二季的61.7%升至一三年首季的102.4%;其後「自動削減開支機制」啟動,負債比率在一三年第三季回落至99.9%。我們無法預知美國私人界別的減債程度,但以相對於GDP的基準衡量,減債進程可能持續。預期這個趨勢或會維持多兩至三年,期間名義GDP將每年增長5至6%,家庭和金融業的債務增長將放緩,令相對基準衡量的減債進程持續。
在剖析《美國聯邦儲備局資金流向》行業內的私人總負債對GDP的比率後,發現幾乎所有減債都在金融業和家庭界別出現。家庭界別的負債對GDP比率已從○八年第四季的95.2%,下跌至去年第三季的77.2%;金融業則從○九年首季的118.6%跌至去年第三季的82.3%。非金融機構在○九至一○年進行減債,其後再把負債水平從○九年第二季的52.7%略為提高至去年第三季的54.7%。在去年第二及第三季,政府的負債比率因「自動削減開支機制」啟動而回落至99.9%。
減債是否已結束?非金融機構的負債已從去年第二季的9.045萬億美元,攀升至去年第三季的9.243萬億美元。政府、金融業和家庭的絕對負債額,基本維持不變。換言之,政府、家庭和金融業負債比率之所以下跌,乃因去年第三季的名義GDP年化增長率為6.2%,較累積負債步伐迅速。實際上,以相對基準來說,私人界別仍在減債。
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債券已經成為投資者喜愛的投資。鑑於投資者在去年追求收益,槓桿貸款及高收益債券的銷售躍升。實物支付債券捲土重來,「低門檻」貸款創新高,佔批予美國企業全部新貸款的60%。
主要問題是,上述所有因素是否對信貸市場,以至較大範圍的經濟穩定性構成實質威脅?泡沫是否反映聯儲局在過去刻意帶動的寬鬆貨幣和信貸狀況,所以在初現加息迹象時,泡沫便消退?我認為現實情況較接近泡沫消退。
儘管這並不保證過渡至較高息環境的時候,不會面對困難,但須注意若干關於市場風險水平的要點。首先,若聯儲局及其他央行並無刻意維持極低利率,上述情況將不會發生。第二,圖表數據大致僅限於新債。第三,對比已發行信貸總額,上述數量屬微不足道,僅佔GDP的7.5%。相反,私人及公共界別的已發行總負債合共佔GDP的343%。
美國私人界別進行減債的同時,資產負債表亦在修補。此外,銀行體系內外的信貸增長步伐大多非常緩慢,意味美國在通脹及利率偏低的環境下,GDP增長將繼續緩步回升,應可在今年為股票投資營造利好環境。
祈連活
祈連活(John Greenwood)為景順集團首席經濟師,亦從1998年起獲委任為香港外匯基金貨幣發行委員會的委員。祈連活最為港人熟悉的是其「聯繫匯率之父」的稱譽,這緣於1983年他以Asian Monetary Monitor編輯的身份撰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聯匯的好處,同年港府亦決定把港元與美元掛鈎,至今依然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