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年剛過,人民幣果然成區域穩定力量。全年計,人民幣在岸價升2.9%,離岸價升2.8%,冠絕亞洲,亦大幅跑贏位列升幅榜第三位的南韓圜(1.4%)。其餘亞幣,不計近乎不動的港元外,跌幅介乎2.6%至19.5%,當中以與中國經貿關係較密切的新台幣和新加坡元跌幅最小,分別為貶值2.6%及3.3%。
人民幣在二○一三年延續強勢,主要由三大因素推動。第一,官方中間價的牽引力度大增,特別在四月初,即兩會閉幕、領導就位後半個月,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突起動急跌,展開為期逾兩月的單邊跌勢,最多跌逾1,100點子,是二○一二年初以來首見。離岸價受到推動,隨即於四月中「跟跌」。
去年全年計,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跌3%,幅度高於市場價,而市場價減中間價的價差亦由一年前逾600點大幅收窄至400點,顯示官方「看好」的力度遠超市場,成為推動人民幣匯率的一大動力。二○一四年前夕,中間價更突破6.1水平,意味着市場價將進一步逼近六算。
其次,外匯持續流入與人民幣走勢的關係極大。在去年第一季及第三、四季,中國外匯佔款顯著增長,期間人民幣同步走強(圖二);相反,第二季在聯儲局的收水預期下,環球市況不穩,外匯佔款持平,人民幣的升值步伐亦相對減緩。事實上,由二○一○年八月至今,中國外匯佔款與人民幣兌美元匯價的相關性高達0.96。在人行減少干預市場的情況下,外匯持續流入有望更直接推動人民幣強勢。
最後,從宏觀政策面看,今年中國經濟轉型及利率市場化勢將加速,以低資金成本推動經濟粗放式增長的歲月一去不返,人民幣匯價高企更有利(或倒逼)企業進口科技、改革升級。因此,政策面料續傾向支持貨幣強勢,更配合全球對人民幣的跨境結算及投資需求大增,人民幣續可看好,破六入五可期。
何文俊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環球金融市場部經濟及策略師,香港財資市場公會專業會員,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及碩士,專攻政治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