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首隻「機械人」交易所買賣基金(ETF)Robo-Stox(美股ROBO)在納斯達克掛牌,其後派出一隻三指機械臂在交易大堂負責「敲鐘」,ROBO上市兩個月累計股價升幅近7%。機械人及自動化股份為投資者打開走向未來之門。
ROBO共同創辦人Frank Tobe現為半退休人士,他接受訪問時表示,過去七年每年都會調撥一些錢到自製的「機械人基金」,大概10隻股份,組合每季調整一次,並視之為投機性投資,大概佔個人投資組合約2.5%。直至ROBO兩個月前面世,他盡沽所有個股,買入該ETF,機械人投資佔比提高至7.5%。
他拒評個別機械人股,但表示手上有兩張觀察名單,一張是上市公司,另一張是私人公司,但他們很大機會會上市。他說,工業機械人早被應用在大部分發達國家的生產線,現在是發展中國家,主要原因是生產工序全球化及工人工資上升,加上機械人價錢下降,操作也較以前容易,去年國際媒體多了很多有關專題報道,機械人生產商及原料供應商前景吸引到投資者的關注。
現時全球約有250家機械人及自動化股份,即使在美國及德國兩大工業國,純種機械人股其實不多,包括以自動吸塵機出名的美國iRobot、德國工業機械巨頭Kuka及美國醫療儀器生產商Intuitive Surgical。
持有77隻股份的ROBO,美國、日本、德國及台灣企業分別佔約36%、25%、6.5%及6.5%,工業及資訊科技類股份分別佔約50%及32%,成分股平均市值80億美元。當中包括4隻亞洲電子股的蹤影,包括富智康(02038)、德昌電機(00179)、台灣上市的亞德客及上銀科技。
中國工信部上周發表《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目標是在二○年,培育3至5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以及8至10個配套產業群,要求在國際高端產品市場市佔率達45%以上,內地機械人密度(每1萬名員工對)逾100台機械人。深圳上市的「機器人」等相關概念股最近均曾升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