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通縮陰魂不散

日本政府在經濟報告中,四年來首次不提「通縮」字眼,多少意味着認為通縮已成為過去式。在經濟管治中,全球各國當前畏通縮比怕通脹更甚,就因為有日本這樣的範例警示。

日本除通縮,全球鬆口氣?非也,通縮仍然陰魂不散。

通縮之所以陰魂不散,是由各國尤其西方發達國,經濟現存的矛盾決定的。觀乎美、歐、英、日當前的共通之處,除了量化寬鬆大印其鈔票以外,就是希望製造通脹,以令其達到既定標準,且擔心進展不理想。事實證明,量寬對實體經濟裨益有限,漸淪為製造通脹的手段。如日本,為谷通脹,表明不惜繼續擴大量寬。

需求不足全球如是

依目前情況看,日本是發達國中,製造通脹相對有成績的國家,那是因日本除量寬外,還有貨幣大幅貶值的原因,由於日圓貶值,扯高所需資源進口價,輸入通脹因素。反觀美國,在大大減少石油進口後,國內通脹受油價傳導效應不復存在,以致通脹偏低,並不因一再量寬谷起。

全球主要的經濟矛盾,是嚴重的產能過剩,與嚴重的需求不足並存。而西方發達國皆為改善國內就業,設法再工業化,推動重建製造業,恰恰在加劇產能過剩與全球性需求不足的矛盾,使得當地難以谷起通脹,反而站到跌落通縮的崖邊。

產能過剩 適得其反

李宏博觀察得到,西方發達國一邊囿於財政,勒緊褲帶過日子,民眾亦轉而傾向儲蓄,使得需求緊縮,聖誕零售消費慘淡可見;另一邊各國趨同地重建製造業基礎,與新興國家如中國等的旺盛產能爭食,產能大增而消費反縮,有潛在的較強動力,將世界推向通縮。

各國決策主觀想擁抱通脹,實際的政策卻是客觀地推動通縮,以致通縮陰魂不散,正正是經濟未來的風險源頭。

李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