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增闢土地招才進寶

政府在上月底公布香港未來人口政策的首份諮詢文件,內容帶出多個人口結構的問題,包括人口老化、勞動人口下降、出生率偏低及撫養率上升等。為使香港保持持續經濟發展及競爭力,文件建議增加勞動人口數量、提升人力質素及改善人力資源錯配惡化問題、繼續吸引全球各地人才及適當地輸入外勞、締造有利環境讓市民養育下一代,以及研究延長退休年齡善用長者群組資源等範疇作討論。

若要促進香港人力資源長遠發展,務必同時開發土地配合發展需要。本年九月,特首也在公開場合表示,香港經濟要持續繁榮發展,「一是要開發土地,興建房屋;二是要發展人口,培養人才」。政府諮詢文件中建議的方案包括吸引各地人才、輸入外勞以至提高出生率等,將要在住屋、社區設施、醫療、教育和交通網絡等各方面投入大量資源配合。

外籍僱員嫌租金貴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也是外向型經濟體,要保持及增加跨國企業利用本港這個營商平台進行商業活動,除了維持良好的法制保障及自由公平的營商環境外,也要為在港工作的海外僱員及家屬提供良好居住環境。

筆者認識不少跨國公司外籍僱員,他們一般對香港的印象及感覺非常正面,但對住屋租金昂貴、居住環境狹窄及國際學校學位長期不足頗有微言。部分已婚且有子女的外籍僱員本想按公司安排在港工作,但因香港國際學校的輪候時間太長,最終選擇落戶新加坡。

現時社會上有建議,要改變實行多年的單程證容許每天150名內地人士移居香港。無可否認,每年約55,000名新移民,初期可能在某程度上為公共資源構成負擔,但他們也同時為香港注入新的人力資源。

個人遊經濟效益大

此外,部分港人認為大量內地旅客到港消費,對市民日常生活、物價及租金等構成壓力。

其實,「個人遊」政策帶來的龐大經濟收益,是很多地區夢寐以求。若無「個人遊」,相信尖沙咀及銅鑼灣等購物區的商舖會十室九空,部分酒店要關門,從事旅遊相關行業的僱員將加入失業大軍,引發的經濟損失及社會問題是市民不想見到的。

香港要保持在亞太區內的經濟領導地位,融入發展迅速且體量龐大的中國經濟體系是必然的出路,同時需要增加土地資源及基礎設施,吸引內地及海外優秀人才在港定居發展。歷史已證明對外開放可使人才、技術、知識及資金得到流轉,是促進社會及經濟發展的最佳方法。香港人口結構及土地資源不足的問題,相信不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

新加坡商貿區矚目

亞太區其他城市在提高本身競爭力方面已做了不少工夫。新加坡過去十多年在市區進行多項填海工程,所得土地已發展成新的商貿區,吸引不少跨國企業落戶,同時又大力美化港口及增加旅遊景點,令世界矚目。

深圳在西部地區填海並大力發展前海地區以吸引世界級企業進駐;上海剛成立自由貿易區,希望吸引更多企業紮根。

香港雖有地理及歷史遺留的優勢,在自我建設及人才培育方面,若只抱着「食老本」的心態面對競爭,變成另一個底特律恐怕為期不遠。

蕭亮輝

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香港董事總經理,擁有逾23年香港及中國商業房地產的租賃及買賣經驗,主要協助本地及跨國企業在本港及華南地區設立業務據點。蕭氏現時掌管高緯環球香港辦事處,管理的團隊共逾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