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石油難撼央企

開放重要行業予民企為大勢所趨,繼電訊及銀行業後,市場對石油板塊亦有類似聲音。但有分析認為,即使開放進口,民營煉油廠的加工能力未必可以適應,短期對中石油及中石化難以動搖。

中石油(00857)及中石化(00386)佔據內地成品油供應的大半江山,除了煉油資產反映作為央企的財雄勢大,亦因牢牢緊握國內上游資源、以及原油進口,導致民營煉廠在油源供應上完全處於被動位置,沒有進口權的民營煉廠,除了依賴大型國企配給原油,便只能選擇高價進口燃料油進行加工,提煉成本亦較高,形成難以跟中石油及中石化競爭。

放寬進口助打破壟斷

有見及此,內地醞釀向地方煉廠開放原油及成品油進口權,但亦施加一定門檻。據內地傳媒引述國家能源局近日下發的《煉油企業進口原油使用資質條件》徵求意見稿,基本門檻是煉廠加工能力不低於每年500萬噸,此外尚有其他條件。但這個門檻被形容為過高,因為內地欠缺具規模的地方煉廠,能夠符合資格的相當有限。

有資料指出,儘管民營加油站在數量上佔到內地一半,但佔銷量卻不足20%,原因之一是大型國企在煉油行業的主導地位,令民營加油站亦受制其批發力度。所以放寬成品油進口權,成為解決壟斷局面的一個考慮方案,市傳商務部近日亦召集了內地三大油企開會討論有關事宜。

或加工後轉售予龍頭

不過,綜合部分分析員意見,即使內地有意開放原油及成品油進口,短期對中石油及中石化的影響有限。原因是像山東等地的小型地方煉廠,即使擁有原油進口權,未必有足夠加工能力應付,「可能最終只是轉賣給中石油及中石化」,何況需要時間建立進口渠道。內地亦難以大規模開放成品油進口,因為政府畢竟要保護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其他本土煉油企業。而進口油品計入關稅及增值稅等稅項,或削弱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