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華爾街改個名就轉性?

自○八年金融海嘯後,很久沒有聽到有世界級名人替金融業說好話了。直至近日,剛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耶魯大學的席勒(Robert Shiller)教授,在一個題為「高盛鬥谷歌:在華爾街還是硅谷開展事業」(Goldman Vs google A career on Wall Street or in Silicon Valley?)的辯論中;認為有道德目標而又對金融世界有興趣的年輕人,應該捨谷歌而取高盛,為展開事業的起點。

他認為當你學習財務學(Finance),你是在研究如何把計劃大規模地、永續持久地去實現。這遠比加入谷歌,去編寫一些自命有噱頭的程式,更有實踐上的滿足感。

金融界從業員聽到這番話,相信會很窩心。但在辯論中,與他打對台的一位教創新研究的教授,就很不以為然。他還認為,單單是谷歌在無人駕駛汽車方面的研究突破,就已經是改變世界的成就。他還自嘲的說,為何自己要與一位諾貝爾獎學者,在討論一個答案如此明顯的議題?

席勒教授半生與金融和財務學,早就結下不解之緣,對金融業和華爾街,甚至對高盛有好感又何足為奇?

金融業令人變自私

不過,正當這蓋世高人,為金融業說盡好話之際,筆者有碰巧看到一個變相在打對台的實驗報告。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甚麼叫「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在○四年時有三位心理學者,設計了一以此為基本概念的遊戲,向一群史丹福大學生進行測試。

遊戲規則大體上是,只要受測試組合拍檔間互相合作,就能賺最多錢,假如他們之間互相出賣,他們整體可賺的錢,就少得多。研究員為令參與者明確了解,還不厭其煩的,多番強調合作在這遊戲的重要性。

但奇怪的事發生了,研究員在學生互不知情下將他們分成兩組,去玩同一個遊戲。但他們對一組學生說,這遊戲名為「社區遊戲」(Community Game),對另一組學生則說測試叫「華爾街遊戲」(Wall Street Game)。

雖然是同一個遊戲,參與名為「社區遊戲」的一組,願意合作的學生比例高達67%,但自以為在玩「華爾街遊戲」的一組,卻只有33%的學生願意合作,他們只顧自身跟別人比較的相對分數,懶理大家可以均分更多的總收穫。

就「華爾街」三個字,便能令常人變得雙倍的自私自利,真的叫人嘖嘖稱奇!看來,金融業要洗底,還需更努力!

興業僑豐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