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郵政(Royal Mail)完成私有化計劃,上周首日掛牌當天,股價曾經高見456便士,比招股價高出近四成,教不少英國投資者「瘋狂」。不過,有批評指皇家郵政的招股價定得太低,政府變相賤賣資產,令納稅人的利益受損。
其實「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執政期間,已經提倡要將國有企業私有化,藉此改善這些企業的經營狀況。自從戴卓爾夫人卸任後,九十年代起,英國已經有超過四十家國有企業被私有化,當中包括煤氣、電訊及航空等行業。
當時國有企業的服務質素參差,勞資關係惡劣,私有化可迫使企業加入自由市場與其他公司競爭,從而提升服務質素,令消費者受惠,更加可以為政府帶來額外收入作投資或基建用途,可謂一舉兩得。
過去被私有化的國有企業大致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企業所經營的行業,已經有一個成熟的國際市場,被私有化後,就要在那個市場中努力爭一席位。英國石油及英國航空等均屬於這個類別,私有化後他們被市場機制推動,不斷改革、創新,終於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步。
第二類是公用事業國企,例如於一九八四至九三年期間,電訊、煤氣、水務、電力及鐵路行業就先後被私有化。由於這些行業一般於英國市場擁有壟斷地位,即使私有化後,市場機制亦未能有效推動企業進步。
其中,又以英國鐵路問題最為嚴重,僅靠乘客的車資根本不能補貼營運或投資成本,最後英國政府要藉着收取低廉的鐵路使用收費,向私人鐵路公司提供補助。
相隔二十年,再有公用事業被私有化,到底將來皇家郵政能否維持服務收費及質素,英國國民還要拭目以待。或者,英國政府是時候要重新反思,到底將國有企業私有化是否恰當。
李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