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提限爭拗 有加時難落幕

共和黨提出短期提高債務上限,使談判露出一線曙光,全球股市為之一振,一日之升市只是全月過山車的一小節驚險歷程,早前美股曾出現今年首見之五連跌,周四晚則錄得今年初以來的最大升市。無論如何,愈近死線市場難免愈驚慌,五日大限變為有個多月,可以從詳計議。

不過,「最後一刻」的問題沒有消失,既有緩衝之法,可否一用再用,令兩黨拖得就拖,拖至明年也不是奇事,直到美國中期選舉臨近,政治可能凌駕理性,投資者要忍受的將不止一個月之波動,而是長期之折騰。

上次全球大升市就是一月二日美國跳過財政懸崖,九個多月後歷史再一次重演,今次能否大步檻過仍有許多不明朗因素,甚至奧巴馬亦未對共和黨的建議首肯,破冰言之尚早。金融市場「振」或「震」全繫於國會的戰場,美國兩黨均擺出強硬姿態,心裏焦急的卻是全球投資者,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均發聲警告,惟美國兩黨置若罔聞。

現今的發展仍不離老早預測的劇本內容,先是政府停擺,卻反而成為債務上限解決的契機,共和黨眼見有逾半國民認為其需對事件負責,被迫拋出橄欖枝,但臨時上限未見真正讓步,甚至未協調臨時撥款,讓政府部門恢復運作,新增的談判期亦只有短短五星期,顯見共和黨仍心不甘、情不願,只是採取見步行步的緩兵之計。兩黨已經難搞,近年更有勢力漸大的茶黨從中作梗,不能借鑑歷史,而預期事件會一如過往般在爭吵聲中落幕。

政府停擺造成的經濟損害,已有大行和金融機構的分析師加以量化,惟一旦債務違約或評級下調的危機則無可估量,亦是眾說紛紜。現可見的後果包括:多項重要經濟數據無法如期公布,與美國政府做生意的企業被迫裁員,美國企業放慢投資,消費者信心減弱,拖得愈久肯定愈糟,倘中國和日本等大債主對美債失去信心,毋須評級機構出手,亦等於自毀長城。

十月股災的憂慮可暫時鬆一口氣,儘管危機得以紓緩,但投資者勿高興得太早,美國由短期玩火變成中長線放火,不斷上演令人看膩的「連續劇」,年年入不敷支,削減開支和加稅的爭拗無休無止,唯一好消息可能是聯儲局肯定推遲退市步伐,全球央行亦按兵不動,經濟變相陷於停滯狀態。

五年前雷曼事件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有評論指美國違約後果比雷曼更可怖,有人認為美國有台無限運作的印鈔機就不用怕,有分析料美國違約的風險僅在百分之二至五之間,但再小的機率也可釀成黑天鵝事件,天災無可免,惟人禍可免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