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檢討嘯後憾事尋機遇

機會,往往轉瞬即逝。後日是金融海嘯五周年,驀然回首,你有否悔恨錯失一些千載難逢的投資機會?如有,你絕不寂寞。以下三位財金界人士,金融海嘯時同樣有得有失,但經過歷練,更能闊步向前。

康宏王利民:買樓即輸錯失機會

首次置業可說是人生大事。由九九年起一直租樓住的康宏(01019)主席兼執行董事王利民,終決定於○七年尾、40歲時作首次置業,並進行裝修大半年後才正式入住。可惜,天意弄人,入伙不久即發生金融海嘯,所有資產一齊跌價,太早買入變相錯失掃平貨良機。他當時的單位跌價逾一成,若按其約800萬元入市計,即帳面損失約80萬元。當然,樓價現已不可同日而語。

度時艱 僅收十蚊月薪

○九年他更成為「十蚊高層」,只象徵式收取十元月薪,為期一年,與員工共度時艱:「所以我有段時間的供款佔收入比例過百倍、千倍,要靠食老本繼續供。」

雖然物業的買入價不太好,但對王利民的心情沒有甚麼影響,當時亦沒有想過止蝕離場或乘勝追擊。然而,「食老本」供樓的經驗,確令他有所得着:「歷史不會次次一樣,事過境遷之後重點是學到甚麼。好似今次金融海嘯教曉我們,凡事不要去得太盡,要留有一手,好景時也要思危。」

中信林一鳴:波浪理論毀於一旦

各國央行因應金融海嘯的救市措施,救活了投資市場,卻「摧毀」了一個投資理論。中信証券國際執行董事林一鳴擅長波浪理論,被封為「波浪大師」,他亦成功以此理論預測○八年的急跌,及○九年三月的「牛市一期」重臨。然而,隨着各國央行政策的介入,過往行之有效的理論亦會失靈。

「雖然自己是波浪理論信徒,但現在已放棄這套理論,轉為着重政策分析,尤其內地國策,對企業盈利影響更為顯著,亦令技術分析測市的準繩度大減,變相『錯失』了一個恒常測市準確的理論——波浪理論。」林一鳴指,波浪理論是技術分析一種,建基於群眾情緒,但金融海嘯後大受政策市(包括成熟市場的量化寬鬆措施)干擾,近年甚至連「牛(市)熊(市)都分唔到」。相反現在配合政策分析,以恒指22,000點作中軸,波幅上下限3,000點(即19,000點至25,000點),低買高賣,投資者可能更易賺錢。內銀及內房股則仍然是其心水板塊。

痛失Fans 期權期指翻身

另外,金融海嘯亦一度令林一鳴失去一批支持者。他指○八年海嘯前的大跌市預測,僅約兩成人認同他;到○九年三月宣布確認港股熊去牛來,更是飽受群眾壓力,差不多可說是零支持。不過,當時他身體力行,在恒指12,000點水平買股票、做期權期指好倉,到14,000點、15,000點開始減持,即使也許過早平倉,但也贏得他約20載投資生涯中最漂亮一仗。

摩根譚慧敏:歐美轉強錯過升浪

儘管身處金融海嘯的風眼,美股今年多次刷新歷史新高,遠遠跑先深受港人愛戴的中港股市。即使是每日緊貼市場的業內人士,亦可能會「走寶」。摩根資產管理市場策略師譚慧敏與不少港人一樣,同樣錯失近一兩年強勢的歐美股票。

堅守亞股 低位續儲貨

她稱:「自己多年來一直有月供基金,另習慣年初收到花紅時,會加注買入,不過主要是買入亞洲股票基金,以及小量的高息債券基金,歐美等成熟股票市場就沒有涉足。」

即使金融海嘯爆發,她亦沒有暫停或減少月供,而是有紀律地持之以恒。較可惜是其投資沒有分散至全球,捕捉不到歐美股市升浪,以及未有在大跌市前,套股轉持現金。

惟譚慧敏認為,隨着內地經濟及股市見改善,中長線繼續看好中、港、台、南韓等亞洲股市,配合它們估值仍便宜,低位不怕繼續儲貨。反而現時愈來愈多投資者看好的成熟股市,可能更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