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憂通縮多於通脹

八月中國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按月增0.7個百分點至51,為連續十一個月處於盛衰分界線之上,並且創年內新高。不過,分析認為,走勢能否持續,依然要視乎歐美經濟走向。「歐元之父」蒙代爾更警告,中國陷入經濟衰退或通縮機會較通脹高,收緊流動性會加劇經濟放緩。

八月官方PMI勝預期

國家統計局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表的八月份PMI,較市場預期50.6為高,構成PMI的五項主要分項指數全線上揚,特別是新訂單指數高見52.4,按月上升1.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且是十六個月來最高點,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2,按月增加1.2個百分點,為今年四月來首度回升至盛衰分界線之上。

內銀信貸危機屬誤解

與此同時,生產指數52.6,按月增0.2個百分點,與新訂單指數的差值縮小至0.2個百分點,為近七個月來最小,表明八月製造業供需矛盾獲紓緩。此外,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快速升至53.2,為六個月來高點。

不過,小型企業PMI為49.2,連續十七個月位於盛衰分界線之下,意味小微企業經營依然較困難。蒙代爾表示:「中國過分收緊(貨幣政策)的風險,與美國過分寬鬆的(貨幣政策)是一致。」他認為,中國陷入經濟衰退或通縮的機會較通脹高,收緊流通性會加劇經濟放緩。

他又說,中國是歷史上唯一透過入口科技、境外直接投資、國內資源,從而達到經濟如此高速增長的國家,又認為信貸評級機構指中國銀行體系過分借貸,會爆發大危機的說法是誤解,「(中國)銀行體系的總借貸與本地生產總值比率的確很高,但某程度上是與銀行系統性質有關。」

摩通昨發表報告,將今年第三季及第四季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由7.4%及7%調高至7.6%及7.5%,認為中國經濟將暫時保持溫和復甦步伐,但提醒面對最大的挑戰,包括產能過剩及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影響等。

富亨環球投資顧問財富管理董事陳寶明稱,八月正值出口旺季,加上美國經濟向好,帶動中國出口訂單上升,但趨勢能否持續要視乎歐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