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光芒消散 走資撕破假象

美國聯儲局最快今年九月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措施,市場由最初半信半疑,逐漸變為不得不接受的共識,聯儲局尚未開始將注資水喉的力度扭細,金融市場已感受到資金退出的壓力,其中尤以新興市場所受的衝擊最大。

以金磚國家為首的新興市場,過去一度成為投資界的寵兒,在美歐經濟相繼爆發信貸及債務危機後,各種不利歐美市場的因素此起彼落,令投資者信心大失,市場資金更是一窩蜂地湧向方興未艾的新興市場避險。

但風光背後,仍然掩蓋不了新興市場改革經濟步伐緩慢,改革力度不足的毛病。近期包括印度、印尼、泰國等亞太地區新興市場的股市和匯市表現不振,印度股市比今年高位累計下跌一成,匯價更創歷史新低,印尼連跌多天,累計跌幅更超過兩成,泰國及菲律賓亦是灰頭土臉,股市累計分別跌逾百分之十,一時間風聲鶴唳,再次凸顯醒目資金聞風先遁的本色。

新興經濟體的資產市場低處未算低,如果是正常調整,跌幅當然不會太離譜,只要市場價格足以反映真實價值後即會喘定。問題是如果今次不是調整,而是重新尋找新的價格定位,情況則完全不同,尋底的過程可能非常漫長,也非常痛苦。

商品大王羅傑斯對印度政府的批評可謂不留餘地,認為當地政府現時挽救經濟的措施完全錯誤,只會令困境愈陷愈深。羅傑斯的評論未必是主流意見,但多多少少也反映出西方投資界對印度經濟的評估,至於國際資金會否因此加快逃離新興市場,不妨拭目以觀。

另一個外表看來本來並無異樣的泰國,也因為連續兩季經濟增長按季錄得倒退,技術上跌入經濟衰退陷阱,令市場人士愕然。泰國政府調低今年的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上限至百分之四點三,比原來估計調低近一個百分點。

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兵敗如山倒,國際資金大舉撤走,當然被視為大跌市的元兇,但有謂「物先腐而後蟲生」,如果新興市場本身是禾稈冚珍珠,經濟基礎穩健,政府財力充沛,醒目資金斷沒有理由進入寶山空手而回,平白將投資機會拱手讓人。

市場擔心歐美市場捱過了幾年的後金融海嘯困境後,由於估計各國央行將逆轉先前的貨幣寬鬆政策,可能令本有經濟隱患的新興市場加速病發,甚至出現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翻版,成為全球經濟的新一輪威脅。

從各主要新興市場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紛紛「走樣」來看,市場的擔心未必是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