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金融風險層層疊

筆者四月份在題為《城鎮化操之過急》一文中提出「在二○○八年中央推出的四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已令地方債總額推高至去年的十二至十三萬億元人民幣,在未來數年依然是這批舊債的還款高峰期,當中亦有項目出現不能依時還款的現象,要以新債還舊債的方式避免變成壞帳。在這種情況下,假若再來新一輪的投資競賽,只會令已存有隱憂的銀行,甚至是整個金融體系帶來多一重衝擊。」

在五月份《地方債風險變本加厲》一文中提出「假若經濟真的向下調,地方財政收入必降,到時地方政府能否好像以往數年對貸款包底,做到零違約呢?如真的發生地方政府無法償還債務,金融體系面對的風險和不穩定性絕對不能忽視。」

理財產品安全假象

內地金融市場在六、七月的發展似乎印證了筆者的擔憂。今年一月上海銀行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的隔夜利率平均為2.12%,到五月份已上升至2.9%,六月份更急升至6.69%,六月二十日更暴升至13.44%。六月二十四日人民銀行發表聲明,指出市場上的流動性仍屬合理水平,並促請商業銀行審慎控制信貸擴張,市場揣測人行未必出手紓緩「錢荒」,同日上證綜合指數急挫5.3%,收報1963.23,為四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SHIBOR在七月初下降至3.79%,反映短期資金緊絀的情況稍為紓緩,但金融市場的中長線問題絲毫未變。二○○八年中央推出的四萬億經濟刺激方案,商業銀行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借出巨額貸款,為確保銀行有足夠資金作出融資,商業銀行透過銷售債券及各種理財產品吸納市場資金,由於內地存款利率自二○○八年大部分時間處於負利率水平,林林總總的理財產品便成為投資者的新寵兒。

由於債券及各種理財產品並非銀行的「表內」業務,不受中銀監嚴格規管,令銀行更快大量集資,在經濟處於上升軌時,投資者資金充裕,銀行又能準時履行理財產品合約,製造了一個差不多「零違約」的投資環境,亦同時削弱了銀行和投資者對風險管理的警覺性。當宏觀經濟轉差,資金緊絀的情況出現時,市場自然會出現六月份的「錢荒」。

不良貸款連升六季

不少分析認為,中國的銀行體系依然穩建,不良貸款率為0.99%,較年初只是微升0.02個百分點。但細心分析,不良貸款率保持低水平,主要是存款基數不斷擴大,令不良貸款率處於可控範圍。其實不良貸款率保持低水平並不代表不良貸款總額下降,從二○一一年第四季度至今,不良貸款總額已連升六季,截至今年三月底,內地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5,24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0.7%。

最近公布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比第一季再下調0.2個百分點至7.5%,反映經濟放緩勢頭未變,加上「錢荒」和不良貸款總額上升同時出現,是否值得我們再重新審視內地金融市場的風險呢?

鄺志良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包括中國經濟政策及發展。